您好!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信息来源:福建福能南纺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7-03
 

应急预案编号: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

FJNF20130924YJYA                     

实施日期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FJNF20130924YJYA)已经编制完成。本预案根据公司实际环境危险源情况及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编制,采取不同级别的响应程序,是公司环境管理的重要文件,也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的指导性文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自公司负责人签署之日起生效并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后,希望该预案成为公司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公司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文化氛围,让此预案成为真正能够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指导性文件。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2.1法律、法规................................................................................. 1

1.2.2技术规范..................................................................................... 2

1.2.3其他相关文件............................................................................. 3

1.3事件分级................................................................................................. 3

1.3.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3

1.3.1.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3

1.3.1.2重大(II)突发环境事件............................................. 3

1.3.1.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4

1.3.1.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4

1.3.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4

1.3.2.1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4

1.3.2.2较大(II)突发环境事件............................................. 5

1.3.2.3轻微环境污染事件......................................................... 5

1.4 适用范围................................................................................................ 5

1.5 工作原则................................................................................................ 6

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7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9

2.1企业概况................................................................................................. 9

2.2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9

2.2.1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9

2.2.2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10

2.2.3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 11

2.2.4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 12

2.3 公司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12

2.4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5


2.4.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 15

2.4.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6

2.4.2.1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6

2.4.2.2 抢险抢修组的主要职责.............................................. 17

2.4.2.3消防治安组的主要职责............................................... 18

2.4.2.4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8

2.4.2.5善后处理组的主要职责............................................... 18

2.4.2.6通讯救护组的主要职责............................................... 18

2.4.2.7环境监测组的主要职责............................................... 19

2.4.3人员替补规定........................................................................... 19

2.5 外部指挥与协调.................................................................................. 19

3预防与预警....................................................................................................... 20

3.1预防....................................................................................................... 20

3.1.1 制度保障措施.......................................................................... 20

3.1.2 硬件保障措施.......................................................................... 21

3.1.3 防止废水泄漏至外环境的措施.............................................. 22

3.1.4防止废气泄漏至外环境的措施............................................... 23

3.2 预警...................................................................................................... 23

3.2.1 预警条件.................................................................................. 23

3.2.2预警级别................................................................................... 24

3.2.2预警措施................................................................................... 25

3.2.3 预警解除.................................................................................. 26

4应急处置........................................................................................................... 27

4.1 先期处置.............................................................................................. 27

4.1.1排水水质水量突变先期处置................................................... 27

4.1.2除尘器事故先期处置............................................................... 27

4.1.3化学品泄漏事故先期处置....................................................... 27

4.1.4 应急领导小组先期处理.......................................................... 28

4.1.5 现场先期处理.......................................................................... 28


4.2响应分级............................................................................................... 29

4.2.1 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29

4.2.2 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29

4.2.3 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9

4.3 应急响应程序...................................................................................... 30

4.3.1内部接警与上报....................................................................... 30

4.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 32

4.3.3 启动应急响应.......................................................................... 32

4.3.2.1 Ⅲ应急响应.................................................................. 33

4.3.2.2Ⅱ级应急响应................................................................ 33

4.3.2.3 Ⅰ级应急响应.............................................................. 34

4.3.4 应急监测.................................................................................. 35

4.3.3.1初期应急监测.................................................................. 35

4.3.3.2应急监测配合.................................................................. 36

4.3.3.3应急监测方案.................................................................. 36

4.4事故应急处置....................................................................................... 37

4.4.1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37

4.4.1.1切断污染物源的程序与措施....................................... 38

4.4.1.2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38

4.4.1.3 向外部请求支援的措施.............................................. 40

4.4.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0

4.4.2.1切断污染物源的程序与措施....................................... 40

4.4.2.2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41

4.4.2.3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 42

4.4.3其他类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5

4.4.3.1 事故处理过程可能的伴生/次生污染及处置措施.... 45

4.4.3.2精馏残渣泄漏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 45

4.4.3.3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应急处置................................... 46

4.4.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48


4.4.4.1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48

4.4.4.2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48

4.4.5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 49

4.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49

4.6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50

5应急终止........................................................................................................... 51

5.1 应急终止条件...................................................................................... 51

5.2 应急终止程序...................................................................................... 51

5.3事故现场的保护和洗消....................................................................... 51

5.3.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51

5.3.2 事故现场洗消.......................................................................... 52

5.4信息发布............................................................................................... 52

5.5 跟踪环境监测...................................................................................... 53

5.6应急终止评估与总结........................................................................... 53

6后期处置........................................................................................................... 54

6.1 善后处置.............................................................................................. 54

6.2评估与总结........................................................................................... 54

6.3 恢复重建.............................................................................................. 54

6.4 净化和恢复的方法.............................................................................. 55

6.5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 55

7应急保障........................................................................................................... 57

7.1人力资源保障....................................................................................... 57

7.2资金保障............................................................................................... 57

7.3物资保障............................................................................................... 57

7.4医疗卫生保障....................................................................................... 58

7.5交通运输保障....................................................................................... 58

7.6通信与信息保障................................................................................... 58

7.7科学技术保障....................................................................................... 58

7.8其它保障............................................................................................... 58


8监督管理........................................................................................................... 60

8.1应急预案的演练................................................................................... 60

8.1.1 应急演练的类型...................................................................... 60

8.1.2 应急演练的参加人员.............................................................. 60

8.1.3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60

8.1.4 演练注意事项.......................................................................... 61

8.2 宣教培训.............................................................................................. 62

8.2.1 培训.......................................................................................... 62

8.2.2 培训的要求.............................................................................. 63

8.2.3 周边群众的宣传...................................................................... 63

8.3责任与奖惩........................................................................................... 63

8.3.1 检查制度.................................................................................. 63

8.3.2 例会制度.................................................................................. 63

8.3.3 奖惩制度.................................................................................. 63

9附则................................................................................................................... 65

9.1定义和术语........................................................................................... 65

9.2预案解释............................................................................................... 65

9.3修订情况............................................................................................... 65

9.3.1 预案的制定.............................................................................. 65

9.3.2 修改与更新.............................................................................. 66

9.3.3 评审与发布.............................................................................. 66

9.3.4 预案管理.................................................................................. 66

9.4 实施日期.............................................................................................. 66

10附件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67

附件2-1:应急队伍通讯录............................................................. 118

附件2-2:外部应急资源通讯......................................................... 119

    附件3:标准化格式文本................................................................................. 120

附件3-1:突发环境事件接警记录................................................. 120


附件3-2:启动令............................................................................. 121

附件 3-3:终止令............................................................................ 121

附件 3-4:培训记录表.................................................................... 122

附件 3-5:演习记录表.................................................................... 123

附件3-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内容............................................ 124

附件 4:厂区地理位置图........................................................................ 125

附件 5-1:环境敏感目标图.................................................................... 126

附件5-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127

附件 5-3:厂区平面布置危险源分布及撤离路线图............................ 128

附件 6:雨污管线图................................................................................ 133

附件 7:应急处置流程图........................................................................ 136

附件 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137

附件 9:各种制度、程序和方案............................................................ 139

附件 9-1: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139

附件 9-2:操作工安全管理规定.................................................... 142

附件9-3:保全工安全管理规定..................................................... 143

附件 9-4:南纺污水站每周现场检查事项目录............................ 144

附件 9-5:有机热载燃煤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145

附件9-6危险废弃物处理应急预案................................................ 149

附件 10: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152

    现场处置预案............................................................................................153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生产事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进一步规范公司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提高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协同作战能力,保障公司员工和公司周边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的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共创环境友好型和谐公司,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日起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1日起执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日起执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 1日起执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 1日起执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日起执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日起执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 1日起执行, 根据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进行修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9 1日起执行,20081028日修订;

10)《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20021 20日起执行

11)《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若干规定》,20101 1日起执行;

1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216日修订,201112 1日修订执行;

1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09 28日起执行;

1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4 30日起执行。

1.2.2技术规范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18日发布并实施

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124日颁布并实施

3)《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南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6)《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7912日发布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

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9-1996

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

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8 1日起执行

1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16)《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17)《工业公司设计卫生标准》(GBZ1

1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19)《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 年第1 号)

2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2)《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 年第2 号)

23)《福建省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闽环保应急﹝201317号)

2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25)《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26)《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2.3其他相关文件

1)《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2

2)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报告(南环监2013(水)字第22号)

3)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报告(南环监2013(气)字第8号)

1.3事件分级

1.3.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参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的环境事件分级标准,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1.3.1.2重大(II)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3.1.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3.1.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3.2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结合《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环境事件分级标准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的差别,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一级(社会级)、二级(厂区级)、三级(部门级)。

一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污染超出厂区范围,影响周边区域,公司自身难以控制,须请求外部救援,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

二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需各部门统一调度处置,但能在公司控制内消除的污染及相应的环境事故。

三级:轻微污染事件,事故部门可迅速消除影响的小量污染事故。

1.3.2.1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1废水泄漏到外环境,对外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2发生较大火灾事故而产生的次生/衍生环境事故;

3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中毒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以上的;

5)应地方政府应急联动要求。

1.3.2.2较大(II)突发环境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1)发生局部火灾事故,不会波及到厂外建筑物,但需要公司协调;

2)发生废水泄漏,厂内可以控制的;

3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影响其他部门生产,但厂区可控;

4)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5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以上70万元以下的;

6)应公司应急联动要求。

1.3.2.3轻微环境污染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轻微环境污染事件:

(1)轻微泄漏,车间可以解决;

2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故障,车间可以解决;

3废气处理设施一般故障,车间可以解决;

    4)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5人以下中毒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以下的。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厂区内人为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和相邻单位发生环境应急事件可能造成本公司的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主要包括:

1)因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次生/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2)因氢氧化钠、双氧水、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的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3DMF、氢氧化钠、导热油储罐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4)污水处理站事故;

5)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

1.5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信息及时、坦诚公众。及时坦诚的面向公众和媒体,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向各层次利益相关方提供阶段性信息,主动联系政府、依靠社会、通过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

5)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本预案与公司其他预案相并列,与《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南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相衔接。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的湿法合成革生产线与延嘉公司的干法合成革生产线在同一个车间,DMF回收共用一套回收装置;染整二厂与新南针毗邻,污水处理依托新南针公司处理。由于这种特殊的厂区位置关系,因此这三家公司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在需要的人力、物质等资源上可以共享。

本公司与新南针、延嘉合成皮公司的应急预案联动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三家公司应按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快速响应、协同应对”原则,建立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加强在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响应处置、恢复重建等阶段的沟通协作、相互支援,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2)三家公司确保每年至少开展1次联合应急培训、1次联合应急演练、1次工作交流活动。三家公司成员将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在需要参与处置时,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支援单位。支援单位将据此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开展应急值班。

(3)公司受理本公司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的报警,由公司直接组织、协调、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持续时间较长或情况紧急的,需要新南针或延嘉合成皮公司给予支持和物质支援的,立即向这两家公司的应急救援机构寻求支援(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新南针应急机构联系方式:0599-8812261,延嘉合成皮应急机构联系方式:0599-8813055),公司负责做好后续支援的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的组织、调度等准备工作,并根据现场处置的工作需要,开设现场指挥部。

公司内部和外部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1和图1-2所示。其中“→”代表指导方向;“↔”代表相互依托、支援关系。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消防应急预案

防洪抗旱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

                                                                                                                                                                                                                                                                                                                                                                      1-1 公司内部应急预案体系       

             

 南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相邻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福建南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2 公司外部应急预案体系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企业概况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福建省南平纺织厂,19705月建厂,19943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4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国家纺纱大一型企业、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棉纱、棉布、机织PU革基布、PU革、非织造布、针织布等六大类数百个产品,产品行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并出口到美国、哥伦比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位于南平市东郊7公里的安丰沟谷内,通过205国道与南平市区相通,目前设有纺纱厂、织布厂、染整一厂、染整二厂、水刺厂、针刺厂、湿法PU革生产线和机动厂。企业基本情况见表2-1

2-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安丰路63

法人代表

陈军华

企业代码

15698368-0

企业性质

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棉、化纤印染精加工

建厂时间

1970

投产时间

1972

企业规模

大型

注册资本

2.88亿元

工作制度

生产线执行三班两倒或四班两倒工作制

主营收入

119736.38万元(2012年)

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印染布15000万米

在安丰沟谷内与南纺公司毗邻的福建延嘉合成皮有限公司和福建新南针有限公司为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中南纺染整二厂的生产污水依托新南针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福建延嘉合成皮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依托南纺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产用汽单位全部由南纺公司提供。

2.2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2.2.1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整包的原料按需要的比例进行开松、混合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厚度均匀的棉网。铺网机按工艺要求往复运动,将棉网铺成若干层厚度,通过输送帘进行预针刺机,使棉网进行预缠结。经预缠结的棉网,通过牵伸辊的牵伸作用,经主针刺机进行针刺缠结,再经修面针刺修面,成卷后,成为针刺坯布。针刺坯布经热定型等后整理工序,使其达到按客户要求的物理指标,即可成卷打包,成为针刺产品。

热定型由导热油锅炉供热。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1

原料

开松混合

铺网

预针刺

主针刺

修面针刺

噪声

噪声

噪声

切边成卷

固废

热定型

成品

打包

入库


2-1 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经粗开松、精开松后,成为松散的纤维,经梳理机的梳理,成为均匀的棉网。棉网通过输送帘输送到铺网机,在铺网机往复运动下,单层棉网变成多层棉网,然后进入预针刺机使棉网之间的纤维进行预缠结。经预缠结的棉网在水刺机的高压水流的喷射下,各部分的纤维得以充分缠结,成为水刺坯布。含水的水刺坯布经烘干后,按工艺要求进行切边并成卷,最终打包入库。

烘干由导热油锅炉供热。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2

原料

预针刺

梳理

精开松

铺网

粗开松

打包

成品

水刺加固

烘干

切边成卷

入库

噪声

固废

噪声

噪声


2-2 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2.2.3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在开包后经开松、混合、梳棉后,通过管道进入并条机,形成粗而松散的棉条。将几根棉条合并成一根,叫做并条,经多次并条后即成为粗纱。粗纱经细纱机或气流纱机加工后成为成品纱。有些成品纱按工艺要求,将成品纱由大纱管转换成锥形纱管,即是后纺工序。经转换后的纱有些库备用,有些则被放到整经架上,按工艺要求被卷在盘头辊上。再经淀粉液体浸渍后,运至布机上进行织布。织好的布经修整、挑疵等整理工序,按生产安排,有些打包入库、有些布则运至革基布厂进行再生产。进行革基布厂后,要进行高温退煮,使布里所浸渍的浆料分离出来,然后按工艺要求,有些进行漂白、有些进行染色、有些则无需漂白、染色。然后是用起绒机对布面进行起绒,并按工艺要求将布拉至规定的幅宽,再对布面绒长进行修剪,再经修整、验布,最终成为合成革基布成品。

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3

原料

细纱/

梳棉

后纺

整经

并条

织布

整理

入库

打包

入库

筒子

飞花

废水

浆纱

穿筘

噪声

染色

漂白

废水

退煮

起绒

废水

废水

剪毛

成品

飞花

整理

入库

打包

拉幅

噪声

固废


2-3 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2.2.4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

湿法合成革的制造是把含DMF的聚氨酯涂布于纤维基上,浸泡在水浴中,使聚氨酯树脂凝固,同时抽出水溶性的DMF,从而形成多孔性质的构造体,烘干印制成合成革。

预干、定型烘干均由导热油锅炉供热。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4

革基布

卷取

验布

涂布

布发送

预含浸

预干

废气

凝聚

水洗

预干

定型烘干

冷却

后处理

废水

打包

入库

废气

检验

成品


2-4 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图

2.3 公司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公司主要原料为涤纶短纤维、pps、芳纶、有色涤纶、原棉、特种纤维、木浆纸、芳纶基布、pps基布、涤纶基布,燃料主要为柴油、烟煤。公司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年用量见表2-2

2-2 主要原、辅材料年耗量一览表

主要原辅料

单位

使用部门

近四年年消耗量

2010

2011

2012

2013年(统计至8月份)

涤纶

KG

610001.2

966142.2

554878.4

801665.5

锦纶

503696.2

767651.8

567341.2

427199.8

日本205PVA

21440

40705

23677

16279

梅峰柔软剂

4950

5461

3675

2670

k5渗透剂

1650

1933

1044

1007

KT-120

18548

19794

14535

10626

AT-330

6061

43261

51427

45196

SM-300

681

4220

4388

4089

2012E

148.8

215

135.9

100.4

LC-10

54

462.1

406.6

396

涤纶

t

针刺二厂

359.95

1376.82

1389.41

1601.70

锦纶

1577.46

461.41

213.77

96.07

涤纶

过滤材料部

196

339.61

特殊纤维

41.61

涤纶

t

粘胶

4754.58

6991.02

7998.11

4448.16

棉花

烧碱NaOH

KG

128500

142500

105500

61200

双氧水H2O2

276000

287500

293600

148125

117600

156000

192000

96180

分散染料

27600

33500

19200

22400

直接染料

31000

28650

13200

8300

硫化染料

265000

336000

415000

306937

助剂

480000

576000

585000

408000

坯布

万米

6280.29

9456.54

9415.83

4697.18

涤纶0.8*38仪征

        

7.18

48.35

75.75

65.03

涤纶1.2*38仪征

193.03

417.63

256.71

39.55

涤纶1.4*51仪征

12.89

0.63

91.46

49.00

涤纶1.56*38仪征

98.38

185.52

290.49

210.40

涤纶1.2*38华西村

1160.17

1454.61

涤纶1.2*38霞客

66.50

216.28

37.80

17.15

涤纶1.4*38长乐立峰

340.57

涤纶1.2*38厦门翔鹭

107.10

460.22

545.78

涤纶1.67*38嘉兴

1.55

4.12

3.19

0.42

涤纶1.2*38三房巷

1287.94

1793.32

499.70

涤纶1.2*38上海金山

667.99

1508.71

916.38

944.77

涤纶1.4*51上海远东

10.97

涤纶1.2*38浙江远东

235.05

超纤台湾

2.61

4.55

9.97

8.09

丙纶进口丹麦

27.15

丙纶国产苏州

27.54

24.49

38.25

24.32

粘胶1.5*40南京全消光

1383.51

1842.22

2635.60

2622.77

粘胶1.5*40唐山

22.80

粘胶1.2*38赛得利

69.25

18.60

粘胶1.5*40赛得利

281.93

125.68

粘胶1.4*38赛得利

242.16

粘胶1.5*38(上海)

28.84

0.22

0.21

3.75

粘胶1.5*40兰精B

16.54

粘胶1.5*38富丽达

152.29

粘胶1.5*40印尼

225.83

623.28

15.55

24.75

漂白棉精梳

39.24

85.59

455.65

173.43

漂白棉精落

78.48

30.23

3.54

维纶国产

12.40

12.00

153.68

11.88

锦纶华能2D*51江阴

11.61

1.15

18.58

32.62

木浆纸南平

1.05

木浆纸38*3400兰绿

1.82

木浆纸38*3450(兰)

1.02

木浆纸38兰宁波

2.21

1.92

27.27

41.53

木浆纸38兰绿

5.39

木浆纸38浅兰

5.85

5.91

42.14

47.33

木浆纸39浅兰

9.93

木浆纸40浅兰

0.98

木浆纸45*2200

18.74

木浆纸38山东青州

2.45

木浆纸30宁波

3.37

1.74

木浆纸30西班牙

18.33

5.97

1.19

木浆纸38西班牙

17.59

33.04

19.09

19.37

木浆纸38进口兰西班牙

8.05

21.02

13.28

工业盐NaCl

Kg

572042

642850

495400

271300

分散黑

Kg

56240

70850

31000

24375

硫化黑

Kg

182500

191500

161975

76275

双氧水

Kg

284565

263350

296225

146575

液碱

Kg

101124

97208.8

102892.4

80144

特效酶

Kg

252470

260575

195615

102010

基布

万米

   

   

   

215.6

262.6

277.4

131.3

树脂

KG

987692

1170530

1226307

474939.2

DMF

t

839.5

995

1042.4

415.6

色浆

t

36.6

48.5

49.3

24.888

助剂

t

34.73525

43.7138

44.744

17.034

填充料

t

247.61775

288.16275

344.709

151.4938

2.4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4.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

【领导机构】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即应急指挥中心)是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内部领导机构。公司副总经理领导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公司有关领导按照业务分工和在相关应急指挥中心中担任的职务,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办事机构】公司应急办公室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归口管理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系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履行值守应急职责,综合协调信息发布、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应急救援组】应急救援组由公司有关领导和员工组成。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共有6个组,分别为:抢险抢修组、消防治安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通讯救护组、环境监测组。

【日常机构】日常机构设在应急办公室,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其职责如下:

1)接受污染事故报警,并根据指挥部指令向上级主管机关报告。

2)负责污染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业务工作。

3)组织污染事故及应急行动的信息发布工作。

【应急机构联系方式】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联系电话:0599-8813463

应急队伍成员及联系电话,见附件2-1

【专家组】根据污染事故具体情况,公司污染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抽调内部或聘请外部相关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由以下人员组成:生产、技术负责人、废水、废气处理操作技术人员、以及外聘的业内和环保专家等。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5

    

   

 

抢险抢修组

消防治安组

通讯救护组

善后处理组

后勤保障组

环境监测组


0-5 公司内部应急组织机构图

2.4.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4.2.1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的建设,以及应急处置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介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审定应急预案);

7)批准应急处置的启动和终止;

8)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9)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10)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11)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12)接受上级应急指挥中心门或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故处理。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3)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14)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习,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

2.4.2.2 抢险抢修组的主要职责

(1)应急小组成员接报后迅速召集有关人员,1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实施排险加固,为抢险提供物资和设备供给、现场照明、安全通道等;并及时将灾情向指挥长报告、与相关人员通报。

(2)负责重大突发事故现场设备设施、电器的应急处置、关停等工作,提供事故现场电、水、气管网情况。

(3)负责指挥、协调损坏的设备设施的修复或恢复正常运行等工作以及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的设备设施、建筑物的评估、鉴定工作。

(4)参加事故调查

2.4.2.3消防治安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维持厂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地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人员、车辆的进出。

2负责对火灾、泄漏事故的灭火、堵漏等任务,并对其它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负责应急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3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
   
4参加事故调查。

2.4.2.4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急救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其中包括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等。

(2)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3)参加事故调查。

2.4.2.5善后处理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落实救援人员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

(2)负责通信联络和车辆调度、医院联系等事宜;经指挥长授权,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各新闻媒体协作,努力使事故的损害和影响面降低到最小。

3)配合环保、消防等部门开展应急监测。

(4)参加相关事故调查。

2.4.2.6通讯救护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及时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主管总经理。

2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负责联络相关救援人员及时到位。

3负责各专业救援组与总调度室和指挥中心之间的通讯联络。

(4)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提供运送车辆,联系确定治疗医院,办理相关手续。

(5)参加相关事故调查。

2.4.2.7环境监测组的主要职责

(1)配合重大事故调查工作。接报后迅速召集应急小组成员,1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调查、询问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原因;及时将调查情况向指挥长报告、与相关人员通报。

(2)配合环保部门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提供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持。

3负责提出危险品贮存区域及重点目标的建议。

4在有毒物质泄漏或火灾中产生有毒烟气的事故中,负责侦察、核实、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范围,并掌握其变化情况。

5)参加相关事故调查。

2.4.3人员替补规定

建立职务代理人制度。当公司总指挥不在岗时,由副总指挥履行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副总指挥不在岗时,由被授权的队长履行应急小组组长职责;其他主管人员不在岗时,由其职务代理人履行其职责。

2.5 外部指挥与协调

公司建立与南平市政府、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及周边公司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当事故超出厂区范围或厂区应急物资不足时,可尽快寻求支援,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外部援助力量名称和联系方式,见附件2-2

3预防与预警

本公司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目标监控,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事故防范对策、应急准备措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解除程序、预警相应措施等。

3.1预防

3.1.1 制度保障措施

本公司主要生产为纺织印染和合成PU革,为环境重点监控目标,为做好环境预防措施,本公司建立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点岗位巡检制度、重要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报警、监控等)检测维护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日常监测制度、应急培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供给制度和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制度(祥见本预案有关章节和附件9)。

1)应急培训制度——执行公司《公司培训管理规定》

凡有可能参与应急行动的人员都应得到相应培训,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职责安排不同的内容;

领导层的培训内容:应急管理知识、国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信息披露技能、危机应急过程的职责和机构设置、主要的应急处理程序等;

职能工作小组人员的培训内容:应急管理知识、应急预案组成机构及职责、相关程序和公司信息要求等;

现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应急计划、应急部署及职责、抢险救助指挥技能、报告程序和方式、各种应急部署执行要求等;

其他人员的培训内容:公司危险源知识、应急自救互救措施、应急报告措施等。

2)应急演练制度——执行公司《应急演习演练、训练计划》

为了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提高全体应急人员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应急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公司级应急演练,各部门按规定组织部门级应急演练。每次演练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不足和缺陷,以使预案不断完善。

3)完善应急预案

应急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工作,各部门开展部门级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4)重点岗位巡检制度

对生产车间、热媒站等重点区域和人员活动实行定时轮回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

5)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公司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监测内容如0-1所示。

①废水排放口:本公司2个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均安装有COD和排放总量在线监测仪器,实施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锅炉除尘废水和污水处理站排放废水的其他污染因子监测频次:1/季,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

②废气排放口:锅炉烟气排放口4个(22备),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口安装有SO2在线监测实施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锅炉烟气排放口的污染因子监测频次:1/季。定型废气排气筒监测因子为油雾,监测频率:2/年,定期了解废气的处理情况,以便及时维修或更换废气处理设施。

废气、废水处理技术员每天目测废气、废水处理情况,发现异常立即记录并报告。

0-1 监测内容

监测对象

监测点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监测机构

生产废水

废水总排污口

COD,氨氮,SS,色度

1/

流量、COD在线

委托外单位

锅炉烟气

锅炉烟囱排放口

二氧化硫、烟尘、烟气量

1/

委托外单位

定型废气

排气筒

油雾

2/

委托外单位

3.1.2 硬件保障措施

1)视频监控系统

公司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并具有图像复核功能。

2)废气和废水在线监测仪

公司在部分锅炉房烟囱设置SO2在线监测仪器,在废水排放口设置COD和流量在线监测仪器。以便在事故出现初始阶段进行探测、报警,减少对大气和水域环境影响。

3)消防报警仪

公司厂区设置有广播喇叭,设置了消防手动报警按钮,与值班室联网,可实现现场及时报警,并通知全厂。

3.1.3 防止废水泄漏至外环境的措施

本公司排放的主要废水为染整废水(包含少量的生活污水)。

1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①污水处理站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运行控制,防止误操作导致废水事故排放。

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人员每班对污水管、污水池及设备巡查三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③污水主管每天对各废水处理设施巡检一次,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三级防控体系

公司设置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系统,防止风险事故造成水环境污染。

①一级防控

NMF回收装置、导热油贮罐、氢氧化钠贮罐等化学品贮罐设置装置区围堰,构筑生产过程中环境安全的第一层防控网,确保泄漏物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防止轻微事故泄漏和洗消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②二级防控

在化学品仓库设置导流沟,确保化学品泄漏物料和清洗水进入事故应急池,将污染物控制在车间内,防止重大事故泄漏物料和受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三级防控

第三级是总排放之前的事故缓冲池,即应急事故监测池,也叫“最末段防控”,一旦污染物监测数据超标,应返回调节池,进一步达标处理后方可排放。

3)工程措施

为了防止化学品泄漏,事故收集池内废液溢流、火灾事故消防洗消水等污染废液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公司在雨水管网出厂界处设置拦截装置,一旦发现废液可能进入雨水管道,可立即关闭雨水管相关拦截装置,并将废液收集进入事故应急池,防止污染扩大蔓延。在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情况下,即使雨水管网拦截装置关闭,受污染废水仍可能漫流出厂区,公司可以通过在厂区周边低洼地带设置围堰,拦截污水,尽量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若发生事故水外溢进入安丰溪,应立即关闭污水和雨水应急阀门(闸门),必要时可采取筑坝围堵措施,拦截事故水,避免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

3.1.4防止废气泄漏至外环境的措施

本公司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和粉尘,为防止废气泄露至外环境,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锅炉工负责对锅炉废气除尘设施进行巡查,每天一次,并做好记录。

2)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运行控制,防止误操作导致废气事故排放。

3)厂长不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巡检,查看废气净化设施是否正常运转,运行控制是否到位。

3.2 预警

3.2.1 预警条件

公司在重点工段设置监控,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了预警装置,与公司的应急平台联网,构建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网络,实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报送,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辅助手段。

预警的条件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异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3)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时;

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

5)本公司或周边发生可能引发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其他事故时。

3.2.2预警级别

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划分标准和报警要求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以及上下一致的原则,结合本公司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将预警级别分为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突发事件,依次用红色、黄色和蓝色表示,进行预警。

一、Ⅰ级(红色)预警条件: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Ⅰ级预警

1)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红色、橙色预警时和可能发生大规模地质灾害预警时;

2)公司内可能发生一起及以上Ⅰ级环境污染事故时(见1.3.2.1章节);

3)生产、存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Ⅰ级环境污染事故时;

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大幅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

5)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大幅偏离正常值时;

6)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严重异常,可能造成级环境污染事故,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二、II级(黄色)预警条件: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Ⅱ级预警

1)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黄色预警时和可能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预警时;

2)公司内可能发生一起及以上II级环境污染事故时(见表1.3.2.2章节);

3)生产、存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II级环境污染事故时;

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较大幅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

5)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较大时;

6)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较重异常,可能造成II级环境污染事故,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三、III级(蓝色)预警条件: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III级预警

1)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蓝色预警时和可能发生一般规模地质灾害预警时;

2)公司内可能发生一起及以上III级环境污染事故时(见1.3.2.3章节);

3)生产、存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III级环境污染事故时;

4)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指标较小幅超过预警系统设置阈值时;

5)通过对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监控,发现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较小时;

6)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或污染处理设施一般异常,可能造成III级环境污染事故,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3.2.2预警措施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III级)预警标准时,所在部门、车间向环保专员和有关领导预警;当达到一般(III级)预警标准时,生产部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向公司领导报告;当超过一般(III级)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II级)预警标准时,生产部向公司领导和应急指挥中心预警;当达到较重(II级)预警标准时,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公司副总经理报告;当超过较重(II级)以上预警标准时,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和组织实施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联系方式: 119

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各车间紧急报警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应急指挥中心接到风险信息报告后,应组织召开应急会议,通过会议决定由应急办向公司下属各部门,通过局域网、广播、公共电子显示屏、短信息、公示栏、黑板报、内部有线和无线通信等方式发布、调整和解除预测、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2.3 预警解除

有事实证明当3.2.1中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公司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4应急处置

4.1 先期处

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污染物的扩散,根据应急响应的要求及时切断污染源。操作人员在本车间当班领班的指挥下按本车间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同时按报告程序报告事故情况。

4.1.1排水水质水量突变先期处置

当排放的污水水质水量突变时,当班岗位工或最早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厂污水站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厂污水站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将险情报告当班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如果是一般的污水站设备故障,及时的安排停机处理。如果遇到较大突发环境事故,当班领导要及时向厂领导汇报,及时关闭或停机来切断污染源并开启雨污水、应急监测池的切换阀门,把污水引入事故应急池。

4.1.2除尘器事故先期处置

当除尘器事故时,当班岗位工或最早发现人员应立即向锅炉中控室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中控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将险情报告当班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如果是一般的水膜除尘器设备故障,及时的安排停机处理,如果遇到较大突发环境事故,当班领导要及时向厂领导汇报,及时关闭或停机来切断污染源。

4.1.3化学品泄漏事故先期处置

化学品泄漏事故先期处置见表4-1

4-1 化学品泄漏事故先期处置

步骤

  

负责人

发现/识别

    现场操作员发现双氧水、氢氧化钠等化学品70%泄漏,立即向班长报告。

班长

现场

操作员

报警

1.向班长报告:化学品泄漏位置,现场是否有人员受伤。

现场

操作员

2.根据泄漏量及影响范围,通过对讲机或广播系统通知现场人员远离泄漏区域。

3.向生产经理及厂长报告。若现场有人员受伤,通知值班护士救助;必要时,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

班长

现场

操作员

班长

关断/隔离

1.停止罐区卸料操作。条件允许时,应停运卸料泵,断开卸料管线,并将槽车转移到厂外安全地点。

现场

操作员

送货司机

2.停止去生产装置的化学品进料,同时关闭切断阀将泄漏点隔离。

现场

操作员

4.1.4 应急领导小组先期处理

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决定应急响应级别,并下达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的指令。

2)公司级预案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地点须选择在事故现场上风附近或就近会议室。

3)应急指挥中心筹备召开首次应急会议。首次会议由应急总指挥主持,应急副总指挥、成员参加。

4)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召开后续的应急会议,研究解决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5)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落实应急指挥中心决定的工作事项,沟通情况,传达相关信息。

4.1.5 现场先期处理

事故发生后,在确保人员安全情况下,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先期处置。

1)事故发生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当事人员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2)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4)提供相应的救援装备和救援力量,配合应急指挥中心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现场情况,对周边环境可能的影响和事故发生的后果等有关信息。

4.2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总指挥长判断事件等级,根据等级组织救援队伍,指挥和协调应急力量及其应急物资。当突发事故事态不可控或较预期估计严重时,立即上报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扩大应急,并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4.2.1 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厂区内生产装置或车间范围发生的一般环境污染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事故发生后,公司启动应急预案Ⅲ级响应,组织救援力量展开救援:马上控制泄漏源;对泄漏现场采取必要的清洗,并将清洗的废水及污染物按环保要求处理;必要时可以设置围堰、疏散人员和转移危险物资,防止污染扩大。

4.2.2 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对企业内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造成较大危害和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事故发生后,公司启动应急预案II级响应:组织必要的力量扑灭火源,疏散人员和转移危险物资;查找并控制泄漏源,对泄漏现场采取必要的清洗,并将洗消的废水引入事故应急池(可用槽车收集)并按环保要求处理;必要时可以设置围堰,防止污染扩大;通知当地政府,做好疏散周边人员的准备;协调其它救援力量协助进行应急处置。

4.2.3 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对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和威胁,严重影响到邻近单位、村民的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需要报警请求政府力量支持。事故发生后,公司启动应急预案I级响应:通知当地政府、消防、环保等部门,配合上级部门控制事故,疏散人员和转移危险物资;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化。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等级判定条件见表4-2

0-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等级判定条件

应急等级

判定条件

Ⅲ级

(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印染废水、工艺废气、锅炉烟气泄漏或超标排放,1h内可有效控制,并未造成生产中断的;

危险化学品、危废泄漏或翻洒,未造成生产中断的。

Ⅱ级

(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冒烟起火且初判可以在短时间(<5min)内控制;单一装置或设备起火,且所产生的烟和热在员工未穿防护服的情况下,短时间(<5min)内可以忍受;小面积或局部区域(<2平方米)范围起火,火势尚未蔓延扩散,且所产生的烟和热在人员未穿防护服的情况下,短时间(<5min)内可以忍受;

印染废水、锅炉烟气泄漏引起生产中断,2h内可确认泄漏原因并有效控制泄漏源的;

危险化学品、危废泄漏或翻洒且人员无法正常生产的。

Ⅰ级

(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两个以上装置或设备起火或大面积(>2平方米)起火,火势正蔓延扩散,但所产生的烟和热,救援人员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可以安全进入救援现场救援的;B级状态下处置10min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因火灾造成1人以上受伤且需外送医院医治的;

火灾导致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的;因气体泄漏造成1人以上受伤且需外送医院医治的;

印染废水泄漏2h内无法确认泄漏原因或有效控制泄漏源,生产废水或事故废水可能未经处理进入外环境的;

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造成1人以上受伤且需外送医院治疗的。

根据事故发生的级别不同采取的应急响应级别不同,应确定相应级别的现场负责人,进行指挥应急救援和人员疏散安置等工作。各应急响应等级可能会由于现场形势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指挥中心具体需根据事故态势变化及时预测与调整。

4.3 应急响应程序

4.3.1内部接警与上报

发生突发环境事故按照及时、准确逐级上报的原则,在事发至处置结束全过程中实行信息初报、续报和终报制度,保证环境污染事件信息的连续性,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应急办公室根据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向全体员工发出报警信号,并报告相关管理机构。公司应急反应流程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1当公司环境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立即向应急办值班人员报告(应急办值班电话:8813463)和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应急办值班人员立即向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厂厂长、总工、环保负责人、生产技术部主任、应急办主任报告,同时通知其它应急指挥中心成员,内部信息报告一般采用电话进行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接警记录表见附件3-1

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环境事件的类型、排放污染的总量、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环境事件的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

环境事件已经造成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

事故现场


 

                                                                                

   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信息反馈

警情判断是否启动本预案?

 成立现场指挥

    人员救助

现场监测

 控制事态?

人群疏散

医疗救护

解除警戒

 警戒与交通管制

专家支持

工程抢险

  救援抢险行动

    申请增援

  应急资源调配

后期处置

善后处理

   信息网络开通

事故调查

    启动预案

结束应急救援行动     关闭预案

 

4-1 公司环境事故应急方案程序图


4.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要求,当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应在1小时以内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福建省环保厅。

一、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内容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初报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二、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

1)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方式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由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报告。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2)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公司负责人接到一级、二级事故响应报告后,涉及外部或可能涉及外部时,应当于1小时内向南平市环保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延平区政府报告。各部门应及时向上级对口部门如实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还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4)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故后的15个工作日内把书面报告提交给南平市环保局和南平市政府。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与各单位的联系方式见附件2-2

4.3.3 启动应急响应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警后,及时调度指挥,成立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应急响应中心各成员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启动令见附件3-2

4.3.2.1 Ⅲ应急响应

由当班最高行政负责人组织应急响应行动,组织当班人员抢修,控制污染源,把污染范围控制到最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不启动全厂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行动掌握以下原则:

1)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原则

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所有行动由生产部领导或授权人统一指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指定各应急行动负责人负责人员搜救、伤者救护、人员疏散与撤离、现场紧急关断、紧急堵漏、事件现场的隔离警戒、安全环保、后勤保障、记录和信息报告等各项工作;

2)人员安全,环境保护原则

所有参加应急响应行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响应行动。优先处理伤者,发现人员失踪或有人员受伤,应立即开展搜救和现场救护工作,并及时联系送往指定医院救治。应急响应行动过程中,各小组始终注意环境保护,防止因事件本身或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3)控制为先,逐步消除原则

应急响应行动应首先考虑控制事态,采取联锁、紧急关断、紧急堵漏等等,防止污染事故扩大。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后,则解决事故影响的消除问题; 

4)及时报告,对外授权原则

确保事件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当事件有新的发展以及事件失控或事故扩大时,必须立即报告。向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原则上由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现场任何越级报告行为以及对外信息公布都必须得到公司应急总指挥的授权。

4.3.2.2Ⅱ级应急响应

当公司应急总指挥宣布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后,应急办公室应立即向所有应急组织传达应急启动指令,并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成员到达应急岗位。由应急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判断事件状态,事故发展与扩大的可能性,确定应该立即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紧急会议期间,后勤保障组准备好交通车辆;各应急小组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1)在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未到达事件现场以前,事件现场人员按以下要求开展应急行动:

现场指挥由当时的最高职务者临时担任,当上级领导赶到后,立即移交指挥权;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未到达前,现场应急响应行动按级应急响应程序进行指挥,当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到达后,现场临时指挥立即贯彻执行;

事件当事人和已到达事件现场的其他人员应听从临时指挥员的统一指挥。

2)当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成员以及各应急小组到达事件现场后,按以下要求开展应急行动:

应急总指挥或授权人员到达事件现场后,立即接管现场应急指挥;

临时指挥人员立即向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简要汇报应急响应现状,并协助指挥;

各应急小组组长立即贯彻应急指挥的应急响应指令,带领本小组成员开展应急响应行动;

事件现场参与初始应对的应急响应人员回到各应急小组,听从各小组长的指挥。

3级应急响应行动除掌握上述原则以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由公司应急办公室定时向政府部门应急值班室报告应急响应现状;

对外发布信息以及应对媒体记者提问,一律由应急总指挥指定专人负责,在信息发布前或答记者问前应编写稿件经应急办公室审查,并与政府部门沟通,经审核同意后,由指定人公布;

在征得应急总指挥同意后,由应急办公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事故;

必要时,在征得应急总指挥同意后,由应急办公室向周边单位发送支援请求。

4.3.2.3 Ⅰ级应急响应

1)当应急总指挥宣布一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应急办公室立即向外部单位及政府应急办公室发送请求启动政府应急预案的传真,并同时电话通知政府应急联系人;

2)如果事件是从级升至级应急响应,在政府应急指令到达前,仍按照级响应开展相应工作;

3)如果事件一开始就为I级应急响应,应急办公室在报告政府应急办公室的同时,让通讯联络组通知公司应急小组成员到达应急岗位,先按照级响应开展相应工作,应急办公室保持与当地政府、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并随时传达上级指令; 

4)当政府应急办公室应急指令到达后,公司应急办公室贯彻执行政府应急办公室的应急指令;

5)当政府应急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公司应急总指挥或授权指挥人员应及时报告目前应急响应状况,说明需要支持的项目等,接受并协助上级进行统一指挥。

4.3.4 应急监测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环境监测组依托环境监测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赶赴事件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布点、频次、项目和方法等),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仪器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4.3.3.1初期应急监测

在事故的初期,开展应急监测有助于应急措施得当、有效,必须对产生的后果进行及时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内容主要针对泄漏物进行,本项目主要监测泄漏物进入周边区域环境水体和空气中的浓度。

1 监测方法:按《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和《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实施。

2 监测内容:泄漏物及伴生/次生物在环境水体或空气中的浓度。

3 监测地点:空气监测以厂址为中心、按200500m方格布点监测。水体监测在事故废水排放口上游50m和下游500-1000m内布点监测。

4 采样频次:采样频次主要根据现场污染状况确定,事故刚发生时,采样频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待摸清污染物变化规律后,可减少采样频次。依据不同的环境区域功能和事故发生地的污染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优代表性的样品,既满足反映污染程度、范围的要求,又切实可行。

公司相关的设施及溶剂储存区等都有相应的事故缓冲应急设施,,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泄漏物进入附近水体,若出现泄漏物进入水体,则应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泄漏物浓度监测。

4.3.3.2应急监测配合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南平市环境监测站到达现场后,公司监测人员主要配合其开展监测任务。

在南平市环境监测站到达后,公司化验室人员应配合南平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对现场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并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监测过程中需明确:

1)应急监测方案、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

2)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监测方法和标准;

3)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

采样和现场监测安全事项:

1)应急监测,至少二人同行。

2)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应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

3)进入易燃易爆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车辆应有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应使用防爆的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使用现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监测。

监测报告要求:

应急监测结果应以电话、传真、监测快报等形式立即上报,跟踪监测结果以监测简报形式在监测次日报送,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出具监测报告。

一般事件监测报告上报南平市环保局,较大及重特大事件除上报南平市环保局,还应上报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4.3.3.3应急监测方案

一旦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则由环境监测组按以上检测方案立即开展应急监测或辅助监测。

0-3 水环境污染物应急监测方案

监测项目

取样人员/方式

分析设备

分析人员

二甲基甲酰胺

环境监测组/取样瓶

气相色谱法

委托有资质单位

CODcr

环境监测组/取样瓶

四孔式加热炉、COD测量仪

化验室人员

氨氮

环境监测组/取样瓶

分光光度计

委托有资质单位

化学品泄漏浓度值

环境监测组/取样瓶

试纸、泄漏化学品浓度检测仪等

委托有资质单位

    一旦发生废气泄漏污染大气事件,现场监测由公司应急环境监测组具体实施或辅助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应当优先使用气体检测管及便携式测定仪。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内容如表4-4所示。

0-4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内容

监测对象

取样人员/方式

分析设备

监测机构

烟尘、二氧化硫

环境监测组/采样器

氧化氯检测仪、粉尘测试仪

委托有资质单位

DMF气体

环境监测组/采样器

气相色谱仪

委托有资质单位

总挥发有机物

环境监测组/采样器

气相色谱仪

委托有资质单位

4.4事故应急处置

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由公司应急抢险组负责具体实施,消防治安组负责事故火灾的控制和事故现场的隔离,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应急处置的各项保障。

4.4.1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当公司所用的部分原料如乙酸、氢氧化钠等发生泄漏及泄漏处置产生的洗消液;或在生产及仓储发生火灾等事故处置过程中,含乙酸、染料等物质的消防水外泄;以及公司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污水管道破裂,导致污水外泄影响周围水环境水质。

正常排放情况下,公司废水排放对纳污水体CODcr贡献很小,CODcr预测浓度都不超标。废水瞬时事故排放时将导致周围水环境水质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从源头控制,杜绝事故排放的发生。

4.4.1.1切断污染物源的程序与措施

1)公司外排污水排放口设置切换阀,一旦发生异常,由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总指挥下令由污水站操作人员或应急抢险组人员开启转换阀门,把事故废水引入调节池,杜绝污水泄漏到外环境中。

2)厂区设置了事故应急池和雨水排放口设置切换阀门,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由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总指挥下令由污水站操作人员或应急抢险组人员切换阀门,消防废水或雨水等受污染的水体经雨水沟渠排入事故应急池。

当发生废水污染事故时,立即切断雨污水的外排口;开启转换阀门将事故废水自流导入事故应急池,厂区事故应急池为备用的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中的调节池,当事故应急池满后,通过水泵将事故应急池中的事故废水导入污水站其它水池,处理合格达标后方可外排。处理流程见图4-2

事故发生

切断雨污外排口

开启转换阀门将事故废水导入集水渠

将事故废水导入调节池

自流

处理后,经监测达标后方可外排


4-2事故废水处理流程

4.4.1.2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根据本公司的废水污染事故分类,分为以下几类应急事件。

一、污水泄漏事件

1)巡视人员或其他人员发现污水管泄漏或污水处理站泄漏,应立即报告当班班长。

2)根据泄漏情况决定是否通知其它部门参与抢险。

3)根据泄漏量,若有进入雨水管网的迹象,应急抢险组应切断雨水排放口将其切换到事故应急池,泄漏的污水通过雨水管网汇入事故应急池。

4)车间领导迅速到达现场,指挥本部门人员配合应急抢险组进行抢险。

5)现场抢险人员要注意自身安全,听从指挥人员的命令,不可冒然进入事故区,以免发生人身伤亡,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

二、水质处理异常事件

保证当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发生异常或工艺运行异常时采取紧急应变措施,防止污水超标排放。

1)巡视人员如发现COD在线监测仪持续报警(废水超标排放),因立刻通知安全环保科主管和污水站长,同时关闭污水排放口阀门。

2)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通知其它部门参与抢险。

3)安全环保科主管和污水站长应立刻分析原由,找到解决办法,如是进水水质异常,对工艺设备产生影响或出水水质产生影响,污水站则根据现有工艺设备,组织各工段对工艺设备参数进行修改;如是污水处理站处理设备损坏,则应立即组织应急抢险组人员修理,同时将超出污水设施容量的污水引入事故应急池,保证未处理废水不直接排入外环境。

4)必要时由应急总指挥下令停产,全面检查污水站发生事故的原因,待应急抢险组将故障排除,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后重新生产。

三、火灾、泄漏等废水事故性排放事件

1)在原料如乙酸、染料及助剂等储存区在储存区内设排水沟并与雨水沟隔绝,确保发生泄漏时或清洗时,原料泄漏液及泄漏处置产生的洗消液不会直接泄漏至外围环境中,而是通过污水管网进入事故应急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2)热媒(导热油)泄漏处理应急措施

热媒为联苯-联苯醚,属低毒化学品,对人体影响小。后勤保障组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消防治安组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抢险组的抢险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导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3)在生产及仓储车间发生火灾等事故,进而处置产生的含乙酸、染料、热媒及助剂等物质的消防水,分别会流入雨水和污水管网。此时,应急抢险组应将污水和雨水管网的外排阀门关闭,将收集液切换入污水事故应急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4)当污水输送管道发生破裂时,可能影响周围环境,如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等。当污水输送管道发生破裂时,应立即停止污水输送,应急抢险组积极抢修,并把废水暂存于调节池,若管道修复时间较长,应立即停止生产,待排污管道修复后重新生产。

此外,停产检修期间需进行试压检查,日常应加强巡查,管道系统均安装压力表,发现压力异常进行检查,发现泄漏立即修复。在污水管线沿线设立标志和联系电话,一旦周围人员发现泄漏现象可以及时报告。

5)当乙酸、染料等污染物已泄漏至外环境,则应立即关闭雨水和污水应急阀门(控制外排总量),并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启动相关预案,应急抢险组在必要时可采用筑坝封堵措施,减小水污染可能影响的范围。

4.4.1.3 向外部请求支援的措施

当事故污水进入外环境,应急抢险组应立即关闭雨水和污水应急阀门(控制外排总量),应急指挥中心市政府部门报告(具体可见4.3.1内部接警与上报),应急抢险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援下可采用设置围堰、筑坝封堵措施,减小水污染可能影响的范围。

4.4.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本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事件主要是燃煤锅炉烟尘、SO2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4.2.1切断污染物源的程序与措施

锅炉烟气污染由于周围空间开阔,污染物扩散快。一旦发现问题可迅速将锅炉停机,立即检修,对环境影响较小。

公司拥有4台备用锅炉,一旦有锅炉发生异常,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并且只能停炉处理时,由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总指挥下令由锅炉操作人员或应急抢险组人员停运事故锅炉,杜绝废气事故排放到外环境中。

处理流程见图4-3

事故预判(是否需停炉)

事故发生

停运事故锅炉,启运备用锅炉

废气处理后,经监测达标外排

采用压火处理,及时抢险把事故影响降到最小


4-3 事故废气处理流程

4.4.2.2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与措施

公司可能发生的废气污染事件主要是锅炉烟尘的事故排放,在及时停运锅炉,切断了污染来源的情况下,事故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很小。若发生其他事故下废气排放情况,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发生泄漏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具。

2)抢修时应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程度。

3)万一发生火灾,消防警戒组应尽量防止火势蔓延,用氮气、水蒸气等截断危险物,用水冷却周围的设备。但要特别注意高温区及其他因注水可能造成的危险场所,以免引起新的事故。

4)万一发生有害气体大量泄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组织附近人员疏散、抢险和应急监测等善后处理事宜。

5)后勤保障组在厂内醒目处应设置大型风标,便于情况紧急时指示撤离方向,平时需进行人员疏散演练。

6)各含有毒物料的工段均设有必要的喷淋装置、洗手池等,并配备相应的防护手套、防毒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供事故时临时急用;一旦发生人员急性中毒,医疗救护组首先使用急救设施抢救,并将中毒者安置在空气流畅的安全地带,通讯联络组同时呼叫急救车紧急救护。

4.4.2.3人员防护、隔离、疏散措施

一、防护措施

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2)公司其他人员、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当事故可能影响公司非应急人员时,现场应急指挥应立即组织非应急人员按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对受污染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洗消,主要是用自来水淋洗皮肤和眼睛。

当事故影响范围超出厂界时,现场指挥部应根据事故类型和等级,划定危险区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危险区域内的群众安全疏散并撤离到安全地点,为受灾群众提供避难场所以及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配合政府部门进行受灾群众的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

二、隔离措施

1)危险区的设定:

全公司以燃料助剂仓库、锅炉房和定型车间为潜在危险区。

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消防警戒组要按事故的状态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和无关车辆经过,以防止事故扩大或人员伤亡。

在公司主管部门未到达和接管前,将由发生事故现场的主管在本装置主要路口和周围地带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工作。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消防警戒组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救护车鸣笛。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消防警戒组实行区域管制与警戒,专人进行疏导。

5)现场人员的撤离

在发生重大火灾、热媒大量泄漏,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条件下,事故现场最高指挥有权作出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的撤离,或全部人员撤离的命令,公司应急后勤组具体实施。

公司指定要求大门作为公司紧急集合地点,在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热媒泄漏事故时,应依据当时的风向选择确定上风向的一侧作为紧急集合地点,撤离人员先在该处集合登记,等待进一步的指令,撤离的信号为公司警报系统发出的报警声:持续时间为30秒(预先通知的系统测试根据通知要求进行响应)

在发生事故时,公司应急后勤组派专人对现场所有非公司人员进行引导疏散并撤离至安全地带。

当经过积极的灾害急救处理后,灾情仍无法控制时,由事故应急指挥中心下达撤离命令后,装置现场所有人员按自己所处位置,选择特定路线撤离,并引导现场其他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在县、市指挥部指挥协调下,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三、疏散措施

一旦发生风险事故,为防止其对影响范围内人员造成影响,对于人员的疏散和撤离,要求如下:

1)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事故发生后,由各生产班组安全员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周边人员的疏散由后勤组负责人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若后勤组负责人不在现场,则应由指挥部指定专人作为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由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侦检抢救队员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消防警戒组设立警戒区域,后勤保障组在疏散和撤离的路线上设立指示牌,指明方向,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地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生产班组安全员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指挥部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泄漏区或污染区。如有未及时撤离人员,应由配戴适宜防护装备的应急抢险组抢险队员两人进入现场搜寻,并实施救助。

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不能剧烈奔跑和碰撞容易产生火花的铁器或石块,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部位,缓缓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

3)撤离路线确定

现场总指挥应将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当时的风向(根据设立的风向标)等气象情况向应急指挥中心作详细报告后确定疏散、撤离路线。疏散警报响起,首先判断风向,原则上往上风向处疏散,若气体泄漏源为上风处时,宜向与风向垂直的方向疏散(以宽度疏散)。为使疏散计划执行期间厂内员工能从容撤离灾区,要随时了解员工状况,采取必要之应变措施,根据厂内疏散路线,员工按照指示迅速撤离、疏散至集合地点大门口,各生产班组安全员负责人清点人数。

4)非事故原发点/非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

事故警戒区域外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能扩大的范围和当时气象条件,抢险进展情况及预计延展趋势,综合分析判断,对可能涉及的生产装置决定是否紧急停车和疏散人员,并向他们通报这一决定。防止引起恐慌或引发派生事故。

5)周边区域的工厂、社区人员的疏散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安全时,根据当时的气象条件、污染物可能扩散的区域和污染物的性质,由应急指挥中心决定是否需要向周边地区发布信息,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政府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对周边区域的工厂,学校和村落的人员进行疏散时,由公安、民政部门、地方政府组织抽调力量负责组织实施,立即组织广播车辆和专业人员协助公安及其他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动员和疏导,使周边区域的人员安全疏散。

6)人员在撤离、疏散后的报告

事故现场、非事故现场和周边区域的人员按指挥组命令撤离、疏散至安全地点集中后,由后勤保障组清点、统计人数后,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4.4.3其他类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4.3.1 事故处理过程可能的伴生/次生污染及处置措施

事故处理过程可能会产生洗消废水、消防废水等伴生、次生水污染,也会产生部分受危化品沾染的危险废物。

工厂排污、雨水管设置切换阀,一旦突发事故产生消防废水、事故废水等,应急抢险组应立即关闭外排系统,将污水排入事故应急池储存,最大限度杜绝对外环境带来的危害。现有工艺不能达标处理的污水则由专家确定处理方式,报环保部门审批后进行处理。

危险废物由应急抢险组从事故现场剥离、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4.3.2精馏残渣泄漏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

厂内的危废为精馏残渣,精馏残渣为流动性极差的浓稠渣状物,独立分装在铁桶中,设置了专门的危废储存区且做了危险源标志。公司每年与厦门绿洲环保公司签订《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服务合同书》进行废物转移处理,最近一期签订有效期为201311号到20131231日。

    1)减轻及消除精馏残渣泄露部分的技术方案分析

因为精馏残渣的流动性极差,正常情况下精馏残渣不会泄露,若发生概率极小的泄露事件时:可用煤(因为厂内无贮存煤可到离厂北面约5m南纺污水处理厂的锅炉房中借取)覆盖、搅拌吸收后,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若储存在危废区的精馏残渣发生泄漏,可先收集到危废区的应急池中应急处理后统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2)应急防护措施及所需物资设备分析

处理精馏残渣泄露时:首先戴好橡胶防护手套、防毒面罩,穿好胶鞋,做好自身劳动保护后才能对泄露进行处理。一旦精馏残渣溅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避免溶剂灼伤皮肤,情况严重的也务必先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然后再前往医院医治。

3)应急物资可获得性说明

应急处置所需的救援物质设备及工具见下表4-4

4-4 救援物资及工具表

序号

名称

所需数量

存放位置

1

防毒面具

1

保全室

2

橡胶防护手套

1

保全室

3

胶鞋

1

保全室

4

其他劳动保护

1

保全室

5

/

南纺锅炉房

6

急救药箱

1

医务室

4.4.3.3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应急处置

公司存在化学品泄漏风险的区域在染整一厂和染整二厂的原铺料仓库,导热油贮罐及管道,氢氧化钠贮罐以及DMF回收装置贮罐。

1)减轻及消除危化品泄露部分的技术方案分析

针对染整一厂和染整二厂原铺料仓库内的化学品(如双氧水、染料和助剂等)的少量泄露,公司在这两个厂的原铺料仓库内设置了化学品泄漏用应急导流沟,可把泄漏的化学品引流到事故应急池,同时也可利用厂内储存的沙袋围成临时围堰进行封堵,再用废布覆盖、搅拌吸收,统一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具体的原铺料仓库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见现场处置预案。

对导热油贮罐,公司在导热油贮罐周围设置了围堰,发生泄漏时,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公司储备的砂土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同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抽取到罐车内送到废水系统处理。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具体见应急处置见现场处置预案。

氢氧化钠贮罐,公司在氢氧化钠贮罐周围设置了围堰,发生泄漏时,可避免进入外环境,并根据以下泄漏的情况制定不同处置措施(详见现场处置预案):

a.氢氧化钠卸料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并造成人员伤害

b.氢氧化钠卸料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泄漏造成人员伤害

c.氢氧化钠储槽发生渗漏

    DMF回收装置系统应急处置详见现场处置预案。

2)应急防护措施及所需物资设备分析

针对染整一厂和二厂的原铺料仓库化学品的泄露:

污水处理站操作员打开污水站应急监测池的切换阀,把污水引入调节池,防止污染物通过污水排放口流入到厂外,对外环境造成污染。

将泄漏物引入仓库内的事故应急导流沟,把泄漏物引入事故应急池。

进入应急池的污染物质经监测可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待事故现场污染物得到控制并消除已产生的污染物后方可启动正常排污口。

针对导热油的泄露:

对于导热油等化学物质的泄漏,应急抢险组首先应指导现场操作人员负责关闭就近导热油进出口阀门。如果附近没有阀门,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立即通知关闭总阀。

如果是高温导热油泄漏,应取来干粉灭火器,喷覆油面以防起火。低温油泄漏时,应备好灭火器材,做好防火准备和个人防护措施方可进入现场。

泄漏控制住后,立即取来废布堵油。防止油污污染成品、半成品或其它生产资料,避免或减少油污进入排水系统污染江河。

应急处理后,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尽快向分厂领导报告情况。

针对氢氧化钠的泄漏

发现氢氧化钠泄漏的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停止卸料操作,关闭输送泵和相应阀门。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应急处理后,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尽快向分厂领导报告情况。

3)应急物资可获得性说明

应急处置所需的救援物质设备及工具见下表4-5

4-5 救援物资及工具表

序号

名称

所需数量

存放位置

1

应急闸及相关配套管道设施

1

漂染车间外及全厂

2

应急排污泵

1

机修间

3

干粉灭火器

83

厂区各点位

4

橡胶防护手套

10

保全室

铁铲

3

保全室

废液收集桶

5

保全室

5

胶鞋

10

保全室

6

其他劳动保护

2

保全室

7

沙袋

80

厂区相应消防点

8

废布

300kg

厂区废布存放点

9

急救药箱

1

医务室

4.4.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

4.4.4.1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统一调度和指挥。突发环境事故时,由应急总指挥下达救援命令;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通知各应急组组长;各组长负责召集各自的组员到达指定位置;由现场总指挥带领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物资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分发给各救援组,在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同时尽量节约,不浪费。

4.4.4.2物资保障供应程序

公司汽车均配备专职驾驶员,随叫随到。厂区内均配备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便于紧急情况下使用。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必需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防止被化学药品灼伤及气体中毒,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

救援物资配备详见附件8,由公司应急后勤保障组负责组织对应急物资进行日常管理,定期(每季度)对消耗的应急物资进行补充。当启动应急响应,即启用应急物资,根据污染情况,启用相应的应急物资。

在紧急情况下,应急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其他的设备和器材:救援车辆、起重机、叉车、挖掘机、发电机、强力照明灯、排烟设备等。一旦需要这些设备,内部有的设备可以随时调用,不足的时候可以由应急指挥中心向外部求助。

第一发现人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核实情况后,启用车间应急设施,同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若事态扩大,由车间主任申请,应急办公室核实并启用厂区的应急设施,并向公司报告。若事态继续扩大,由应急办公室向公司申请,由公司审核并启用公司内部的应急设施,或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利用外部应急资源。

4.4.5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

1)当发生大量物料外泄,或因火灾爆炸需要大量消防水进行洗消、灭火时,第一发现者或应急人员要立即通知污水主管关闭雨水排放口闸门,防止洗消废水通过雨水口排放。应急抢险人员可用活性炭、黄沙等物质设立临时围堰,防止事故性废水和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

2)当废水小量泄漏,应急抢险组可用砂土吸附,吸附后的砂土为危险废物,暂存危废间后,和污水处理污泥一起送至锅炉房掺木柴燃烧,不可随意倾倒,以防产生二次污染。

3)若事故性废水和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应急抢险组应在厂区周边低洼地带开挖临时滞水区,或在水流的下游合适地点设置围堰,防止危害扩大。

4.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现场急救由通讯救护组负责实施。

一、现场急救措施:

1)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2)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3)防止继发性损害;

4)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

5)所用救援器材具备防爆功能。

6)救护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

7)迅速将中毒人员救离毒区至空气新鲜处,医护人员到现场先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按轻、中、重分型;

8)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摩;

9)处理水站空气污染事故的急救措施: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如有灼伤送医院救治;

10)当人员发生烧伤时,迅速将伤者衣物脱去,用流动清水清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口污染,伤者口渴时,可适量饮用清水或含盐清水或含盐饮料;眼睛接触式,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二、医院救治

如受伤人员需外送治疗,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待卫生部门的急救队伍到达后,由后勤保障组配合卫生部门将伤员外送。

(安丰医院:0599-8813029南平市第一医院:0599- 8631861

4.6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在自身救援条件受限,无力控制事故现场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求援,由政府部门来协调政府救援力量。待政府部门到达后,现场总指挥立即移交指挥权,并向政府部门负责人简要汇报应急响应现状,公司的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物资情况,并协助指挥。公司所有的应急救援小组和应急物资服从政府部门的调配。

5应急终止

应急指挥中心确认应急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次生、衍生事件基本被消除,应及时结束应急救援工作,现场负责人要通知周边社区危险已解除。明确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所需的设备工具和物资,特别重大突发事故,需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结束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结束情况要及时通知到参与应急救援的所有单位。应急终止令见附件3-3

5.1 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5.2 应急终止程序

1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批准;

2)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的专业救援队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3事故现场的保护和洗消

5.3.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事故发生后,为方便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使事故调查人员看到事故发生后的原始状况,能根据科学计算,及时查明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同时需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必须对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由消防治安组负责实施。

事故发生后,消防治安组在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封锁,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除为避免进一步扩大事故,由操作人员和应急抢险人员开启、关闭阀门,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改变设备阀门、仪表、安全阀等设施的状态。

事故现场在未处理、勘查结束前,消防治安组安排人员24小时保护现场,在事故现场勘查,由应急总指挥通知警戒组撤离现场保护。

5.3.2 事故现场洗消

事故发生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事故现场设备、环境和其他人员造成污染,因此在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由消防治安组负责实施。

利用消防水带对现场设备、环境进行冲洗,洗消人员站在上风向处,避免洗消水喷溅到身上。

1)对于不能用消防水带冲洗的设备设施,可利用简易喷雾器、盆、毛刷、清洗海绵进行清洗。

2)现场洗消时,关闭雨水总排口闸门,开启污水泵,将洗消废水抽至事故应急池,防止洗消废水外排造成第二次污染。

3)现场洗消时,对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等救援人员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进行清洁净化,对防护服进行清洁净化处理。

洗消过程中,需协助南平市环境监测站人员对处置后的事故现场进行分析化验和监测,对雨水排放口进行监测,经检测合格后洗消结束。

5.4信息发布

应急反应过程中,各种信息统一由应急指挥中心发布。各应急小组成员及任何个人在应急反应过程中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对应应急组组长,各应急组组长定期将本组的情况反馈给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分析各应急组提供的信息,及时将事故发展情况向外公告,以电话、厂门口公告、广播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

一级应急反应过程中,应急指挥权交由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将信息汇总,由应急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汇报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情况,汇报的方式与内容详见“4.3.2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具体信息发布由政府部门进行。

5.5 跟踪环境监测

污染物进入周围环境后,随着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其浓度会逐渐降低。为了了解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在应急状态终止后,后勤保障组协助南平市环境监测站人员进行污染物的跟踪监测,直至环境恢复正常或达标。

5.6应急终止评估与总结

当应急响应结束后,应急办公室要对本次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评估和总结,形成报告,在公司公告栏、社区公告栏进行公告,以使更多相关联的居民、社团、行业协会能够对此进行了解,可能情况下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指导有关部门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单位查找事故原因,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环境事故总结报告,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将事故总结报告上报省环保厅。

3)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6后期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中心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理事故现场,做好消除环境污染等工作,对受灾人员进行妥善的安置和损失赔偿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

6.1 善后处置

由公司善后处理组具体负责实施:

1)通知相关部门、周边居民事故危险已解除。

2)妥善处理因事故导致的受伤人员,做好他们的医疗救治工作。

3)对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居民进行相应的赔偿和安置。

4)组织专家对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建议。

5)积极配合保险公司的理赔工作,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

6.2评估与总结

应急终止后,公司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着手下列行动:

1)评价所有的应急日志、记录、书面信息等;

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事故,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防止出现类似事故;

3)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的经验,修改现有的应急计划和程序。

5)应急终止后,事故调查组应在二周内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提交事故的总结报告,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和评价应急响应情况,并在事故后一个月内向应急指挥中心提交总结报告。

6.3 恢复重建

由公司善后处理组具体负责实施:

1)维修、保养应急仪器设备。

2)开展恢复生产的工作。

3)根据专家建议,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6.4 净化和恢复的方法

对于公司内物质泄漏后的清洁净化和恢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稀释,用水或其他物质冲洗稀释现场和环境中的物料,稀释后的溶液应回收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2)洗消,主要是针对应急人员在应急行动中使用过的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当应急人员从受污染区撤出时,他们受污染的衣物或其他物品要进行洗消,废弃物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吸附,可使用活性炭、沙土等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4)剥离,对受污染的地表泥土、植被和受损失效无回收价值的化学品进行剥离,按危废处理。

6.5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

一、现场人员和设备的清洁净化计划

消防治安组在危险区上风处设立洗消站,对事故现场人员和防护设备进行洗消,防止污染物对人员的伤害。事故得到控制后,在事故发生地设立警戒线,除清洁净化队员外,其它人员严禁入内。

善后处理组的清洁净化人员根据现场污染物的性质、事故发生现场的情况等因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事故现场,快捷有效地对设备和现场进行清洁净化作业,净化作业结束后,经检测安全后方可进入。

二、环境恢复计划

根据事故发生地点、污染物的性质和当时气象条件,明确事故泄漏物污染的环境区域。由应急专家咨询组对污染区域进行现场检测分析,明确污染环境中涉及的化学品、污染的程度、天气和当地的人口等因素,确定一个安全、有效、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恢复方案。通过环境恢复方案的实施,使污染物浓度到达环境可接受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消防治安组对污染的区域进行隔离,善后处理组组织洗消去污人员,按照“消毒要及时、彻底、有效,尽可能不损坏染毒物品 ,尽快恢复其使用价值”的原则,结合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严格按照洗消程序和标准进行洗消。

1)对液体物质泄漏,可用吸附垫、活性炭、沙土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进行物理消毒或者在一定情况下采取安全无害的清洗剂;

2)对污染的空气可暂时封闭污染区,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使毒气消失;还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并及时对污染环境进行跟踪监测。

3)对被污染的土壤:

① 使用简单工具将表层剥离装入容器,并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② 若环境不允许挖掘或清除大量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消除,如对地表干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使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促进蒸发的自然降解法。

7应急保障

7.1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各应急队伍是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公司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任务,各生产车间也分别成立应急救援、抢险抢修队伍,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详见“2章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由应急总指挥和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

建立与地方应急救援机构联动机制。由从事过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多年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人员,以及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为现场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完善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技术档案,并做好有关档案的归档工作。

7.2资金保障

公司用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的经费,纳入本单位年度财务预算予以落实,同时要预留紧急情况所需的资金。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和现场储备物资的损耗情况,及时向公司申报采购、更新计划,财务部从资金上予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缺多少补多少,确保应急救援需要。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年度预算的制定和使用。

1)后勤保障组应单独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科目,使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

2)专项资金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含租赁设备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按省有关规定通知执行,其发生的费用列入劳动保护用品费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费用等。

3)公司对后勤保障组专项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情况,由公司分管领导、安全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4)后勤保障组编制的专项资金不足有缺额时,应及时追加投入资金额。

7.3物资保障

为了有效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各区域应储备一定的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本单位应急物资有:各种型号的灭火器、自给式呼吸器、消防服、防毒面具、沙袋以及COD监测装置等。各班组的工具房中要储备部分规格型号的自给式呼吸器,如果没有储备要及时联系当班的值班主任到仓库支取。油库煤仓要放置合格的灭火器材。仓库要储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供应部要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紧急调拨措施,保证救援物资的随时调拨。

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用途、数量、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等内容,详见附件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按照责任规定,各部门必须保管好各自范围内的应急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立即进行修复,确保各种器材和设备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后勤保障组进行日常检查。

7.4医疗卫生保障

生产车间和办公室备有小药箱,内装有应急药物和器材,能做现场简单的救护,必要时送往周边医院治疗。通讯救护组负责对公司员工进行急救训练。贯彻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治疗的原则,并制定医护人员的应急准备措施,以保证应急救援现场急救的需要。

7.5交通运输保障

应急救援车辆由后勤保障组派专人负责维护和保养,时刻保持车况良好,并制定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以保证应急救援的运输需要。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确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立即赶赴现场,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7.6通信与信息保障

通讯联络组负责定期通过内部通讯网络和手机电话等,对应急人员和相关外部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联络。经理级以上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通。

对各有关人员和单位联系电话、联系人定期进行收集更新;更新后的信息要在24小时内向各部门传达,并更新预案相关附录。

7.7科学技术保障

公司应急组织中有技术部经理和技术部副经理人员,负责提供应急技术手段。公司现有技术人员,可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政府派相关技术专家增援。具体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见附件2-1:应急队伍通讯录。

7.8其它保障

治安保障:公司内设有保卫处,在事发初态可以进行有效的警戒与治安维护,必要时可请110及周围单位进行增援。

制度保障:公司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加强管理,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8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等。

8.1应急预案的演练

各部门、车间等每年由副指挥长组织至少开展一次事故应急演练。必须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评、有考核。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

单位每年由总指挥长组织一次全范围的综合模拟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检验指挥系统、现场抢救、疏散、响应能力。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各组成员必须熟悉各自的职责,做到动作快、技术精、作风硬。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评估及总结,及时修正及弥补应急突发事件预案制定的缺陷。

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由生产技术部主持,每一年进行演练一次,并形成记录和评价。演练记录表见附件3-5

8.1.1 应急演练的类型

1)桌面演练:按预案要求讨论紧急情况时采取的行动,应急救援指挥部和救援组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2)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行动举行演练活动,一般可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进行,也可现场演练。

3)全面演练:针对本预案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队伍应急行动能力。

8.1.2 应急演练的参加人员

1)参演人员: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的人员。

2)控制人员:控制时间进度的人员。

3)模拟人员:演练过程中扮演或代替应急组织和部门的人员。

4)评价人员:对演练进展情况予以记录的人员。

5)观摩人员: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及观众。

8.1.3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开展应急演习的过程可划分为演习准备、演习实施和演习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演习的准备

1)成立一个演习策划组是开展应急演习的有效方法,它是演练的领导机构,是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指挥部门,对演练实施全面控制。

2)编制演习方案。由演习策划组确定演练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部门;确定演练的性质和方法,选定演练事件与地点,规定演练的时间和需要参加演习的员工;

3)确定实施计划、设计事故情景与处置方案。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演练情景尽可能真实,并考虑应急设备故障问题,以检测备用系统。

4)制定演习现场规则。演练现场规则是指确保演习安全而制定的对有关演练和演练控制、参与人员职责、实际紧急事件、法规符合性等事项的规定或要求。

第二阶段:应急演习

应急演习实施阶段是指从宣布初始事件到演练结束的整个过程。演练过程中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尽可能按照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响应要求进行演示,由参演组织和人员根据自己关于最佳解决办法的理解,对事故做出响应行动。策划组的作用是宣布演习开始和结束,以及解决演习过程中的矛盾。

第三阶段:应急演习总结

演习结束后,应急办公室进行总结和讲评,以检验演习是否达到演习目标、应急准备水平是否需要改进。策划组在演习结束期限内,根据在演习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编写演练报告。

应急演习至少每年一次,且除定期进行全面的演习和训练外,还要针对通讯、消防、泄漏控制、监测、净化和清洁,以及人员疏散等关键要素进行演习。

8.1.4 演练注意事项

1)在演练过程中,应让熟悉危险设施的现场人员、有关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

2)一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以后,应向所有职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

3)与危险设施无关的人,如公司聘请的技术顾问、环保、安全监督管理的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4)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本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

应急措施是否有效;

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8.2 宣教培训

8.2.1 培训

为了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确在救援现场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公司员工,必须每年开展应急培训,熟悉生产使用的危险物质的特性,可能产生的各种紧急事故以及应急行动,由公司应急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每次培训后均需填写培训记录表,培训记录表见附件3-4

一、应急人员的培训内容

1)如何识别危险;

2)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

3)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

4)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5)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

6)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

二、全员的培训内容

1)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及其后果;

2)事故警报与通知的规定;

3)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训练;

4)基本个人防护知识;

5)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6)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7)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三、培训的方式

培训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利用厂区内黑板报和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8.2.2 培训的要求

针对性:针对可能的环境事故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内容;

周期性: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培训;

真实性;尽量贴近实际应急活动。

8.2.3 周边群众的宣传

1)宣传培训内容:什么情况下要疏散、如何疏散,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2)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3)培训方式:口头宣传、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应急救援知识讲座等。

8.3责任与奖惩

8.3.1 检查制度

每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结合生产实际,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3.2 例会制度

每季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开一次,指挥组成员和各救援队伍负责人参加会议,检查上季度工作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预案每年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演习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

8.3.3 奖惩制度

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任务,成绩显著的 ;

2)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

3)发现重大险情,并及时报告处理,避免更大事故发生的 ;

4)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1)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2)因个人操作失误导致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3)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阻碍应急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

5)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9附则

9.1定义和术语

1)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2)突发环境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南平市当地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3)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4)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5)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6)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未查清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未受处罚不放过,周围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9.2预案解释

本预案最终解释权归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

9.3修订情况

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又具有法律权威性,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保证定期对本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

9.3.1 预案的制定

预案由本公司或由专业机构根据本公司实际制定,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或环保工程师)会同有关公司领导、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策划,本着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

9.3.2 修改与更新

随着公司生产发展、生产环境的改变以及预案演练的进行,发现预案中存在的不足项,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依据有关预案编制指南或者编制修订框架指南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环境应急预案应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公司应当及时进行修订,使其适合环保的最新要求。

9.3.3 评审与发布

预案一经制定,应召集各方面有关人员,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对预案的可实用性进行评审,评审时必须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有针对性地找出预案的不足项,进行整改、补充、完善,直到预案确实完整,内容齐全,有可靠的可行性和使用性,预案可以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有关组织和部门发布,与各部门预案做好衔接,以备演练和一旦发生事故应急启动。

9.3.4 预案管理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一经建立,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管理,预案管理不是广义的普通管理,它包括预案本身的管理和救援组织、救援物资、救援体系等的管理,也包括随着公司生产的发展和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生产设备、设施的增加与更新,生产技术的改革与进步,场所的扩充与迁移,从业人员的流动与增减等诸多因素的产生而补充、整改、完善预案的不足项,保证预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及完整性,确保应急启动的随时性。

本预案正式实施后,报各级环保部门备案。

9.4 实施日期

本预案为第一版,从公司负责人签字之日开始正式生效实施。


10附件

附件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目录

1公司概况........................................................................................................... 67

1.1公司基本情况....................................................................................... 67

1.1.1公司简介................................................................................... 67

1.1.2 地理位置.................................................................................. 68

1.1.3地形地貌................................................................................... 68

1.1.4气候概况................................................................................... 68

1.1.5水文特征................................................................................... 69

1.1.6环境敏感目标........................................................................... 70

1.2环境质量标准....................................................................................... 70

1.2.1 地表水水质标准...................................................................... 70

1.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71

1.2.3 声环境质量标准...................................................................... 71

1.3 公司污染物排放标准.......................................................................... 72

1.3.1废水........................................................................................... 72

1.3.2废气........................................................................................... 73

1.3.3噪声........................................................................................... 74

1.3.4 其它标准.................................................................................. 74

1.4 生产工艺流程及环保措施.................................................................. 74

1.4.1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74

1.4.1.1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74

1.4.1.2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75

1.4.1.3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 75

1.4.1.4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 76

1.4.2“三废”排放情况及环保措施................................................ 77

1.4.2.1废水............................................................................... 77

1.4.2.2废气............................................................................... 79


1.4.2.3固体废物....................................................................... 80

1.4.2.4 噪声.............................................................................. 81

1.5 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81

2环境风险识别................................................................................................... 86

2.1环境风险识别范围和类型................................................................... 86

2.1.1公司环境风险识别范围........................................................... 86

2.1.2公司环境风险识别类型............................................................. 87

2.2 风险主要事故识别.............................................................................. 88

2.2.1物质危险源辨识与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88

2.2.1.1物质风险识别............................................................... 88

2.2.1.5小结............................................................................... 98

2.2.2危险区域辨识与控制............................................................... 98

2.2.3主要生产工序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99

2.2.4自然环境要素风险辨识与防范............................................. 100

2..3 潜在风险事故类型.......................................................................... 100

3源项分析......................................................................................................... 102

3.1环境影响分析..................................................................................... 102

3.1.1水环境影响分析..................................................................... 102

3.1.1.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102

3.1.1.2废水外排方案............................................................. 102

3.1.1.3雨水外排方案............................................................. 103

3.1.1.4事故情况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03

3.1.2气环境影响分析..................................................................... 104

3.1.2.1主要污染物影响分析................................................. 104

3.1.2.2工艺废气影响分析..................................................... 105

3.1.2.3燃煤储运过程影响分析............................................. 105

4.1.2.4事故情况下气环境影响分析..................................... 105

3.1.3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06

3.1.3.1一般固废..................................................................... 106


3.1.3.2危险废物..................................................................... 106

3.1.3.3 防止固废二次污染的措施........................................ 107

3.1.3.4事故情况下固废的环境影响分析............................. 107

3.1.4 其它环境风险分析................................................................ 107

3.1.5 事故引发的伴生/次生事故分析.......................................... 108

3.2最大可信事故..................................................................................... 108

3.2.1泄漏事故概率分析................................................................. 108

3.2.2事件树分析............................................................................. 109

3.2.3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 109

4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11

4.1一般工业原辅材料贮存要求............................................................. 111

4.2危险化学品贮存要求......................................................................... 111

4.3开、停车及设备维修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 112

4.4防范废水事故的措施......................................................................... 113

4.5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114

4.6生产设备和建筑防范措施................................................................. 115

4.7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115

4.8现有风险防范整改............................................................................. 115

5结论................................................................................................................. 117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1公司概况

1.1公司基本情况

1.1.1公司简介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座落在福建省南平市北郊,其前身为福建省南平纺织厂。建厂于19705月,19943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4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福建南纺,代码“600483”),是国家纺织大一型公司、福建省百家重点公司和高新技术公司。至2011年末,公司注册资本为2.88亿元,总资产12.28亿元,净资产7.81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15.59亿元,净利润5399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机织起绒基布、高温环保过滤材料、汽车用非织造材料、针刺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PU革、针织布、纱、布等十余类产品上百个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市场遍及国内十几个省市和美国、哥伦比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同行前列。
   
目前,公司拥有国内先进水平且配套完整的机织PU革基布生产线、两条PU革生产线、六条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其中二条欧洲引进)、一条全进口配置的环保过滤材料生产线,三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全套具有国内领先的针织和染整的设备。公司目前在国内PU革基布行业的规模、品种、质量、产品创新开发能力等方面都名列前茅。
   
公司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是两项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并参与一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商标南纺及图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分别获得2011-2012年度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公司竞争力10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贡献奖、中国纺织品牌市场开拓奖、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证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单位、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纺织公司管理优秀单位、全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全国纺织系统双文明建设优秀公司、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奖,福建省纺织工业先进单位、革基布及无纺布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创新型公司和第三批省高新技术公司等荣誉称号。公司产品先后荣获纺织工业部产品创新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优秀奖、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和国家级新产品奖、国家非织造材料技术进步、创新优秀项目奖、福建省优秀新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等称号。公司拥有省级公司技术中心,设计开发的科技项目细雨绒服装革基布及其制造方法针刺非织造球革基布分别荣获福建省专利奖和海峡两岸职工创新金奖,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1.1.2 地理位置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所处地域为延平区。延平区位于南平市南面、福建省中部偏北,是南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汇合处。该区北枕建瓯、南抵尤溪、东临古田、闽清,西靠沙县、顺昌,共与六县(市)交接。

项目地理位置情图况详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附件4-1

1.1.3地形地貌

延平区地处闽中大谷地的最低处,“V”字形河谷纵横,地表形态破碎,高程变化大,地形地貌属东南丘陵区,整个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9%。地层发育较齐全,除性界白垩外,从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地表层为第四纪残破积层,红色或褐红色粘土或亚粘土,覆盖层厚度为2-5米,局部地区达10米以上,地下水位深度大于2米,上层及风化岩地耐力15-70/平方米,地震强度6度。

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厂址位于南平市东部黄墩村,其地貌单元总的属于构造侵蚀低山地貌类型,由于修筑环城路和其它人为后期改造,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基本上形成了厂区内三个不同高程的台地,其一为位于中央的主厂房位置,主要由漂卵石和基岩组成的中央III级队阶地,标高91.00-102.00米之间;其二为位于两侧的烟囱、冷却塔、油罐位置,主要由粘土和卵砾石组成的两侧II级阶地,标高811.00-93.00米;其三为位于东侧的原厂区,主要由填土和卵石组成的东侧I级阶地,标高84.00-89.00米。

1.1.4气候概况

延平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春早、秋迟、冬短的特点。夏有炎热,冬无严寒。有明显雨季、湿润多云雾、少霜雪。风小、多静风,年平均风速1.0-1.1/秒。静风频率49%,地面风场受地形影响而变化,市区气象台处主导风向为东北(频率13.97%)。

本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63.9mm,平均降雨日数为164.7天。最小月平均降水量是11月,为43.55mm;最大月平均降水量是5月,为300.4mm。一年当中,3-6月为雨季,湿度最高;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蒸发量为1413mm,小于年平均降水量。

雾日以12月份最多,达10.5天,8月份最少,仅0.7天;年最多雾日数达100天,最少为29天,年平均雾日51.3天。每年5-9月常受台风外围影响,其中5-6月的台风常带来强降雨和大风,而9月的台风则常引导冷空气南下,提早出现秋寒。

1.1.5水文特征

南平市境内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流的补给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爆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流坡降陡、含沙量少、山青水秀等特点。全市主要河流有闽江以及其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6条,构成溪河众多,径流大,流域面积广的自然体系。

延平区河流水系纵横交错,共有一江(闽江)三溪(建溪、富屯溪、沙溪)七十二支流溪。其长度在10公里以上有3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2条,河流冬不结冰,常年河流流量洪枯变化大,暴涨爆落,水量丰富。

建溪:为闽江三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闽浙二省交界处的仙霞岭山脉及武夷山脉,流经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延平的七个县(市、区),延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干支流长1352公里,干流长294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河道坡降为8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0.19。建溪自北向南由建瓯市流入延平区汇入闽江。建溪(七里街站)多年平均流量501.7m3/s

闽江: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宁化县,流域面积60992km2,主干流长559km,在南平市境内的长度为75km,多年平均流量为1969m3/s,年径流量623亿m3,河道平均坡度0.5%。闽江十里奄 多年平均流量为1969m3/s,最大实测日平均流量25000m3/s,最小实测日平均流量152m3/s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总排放口在建溪支流安丰溪,汇入建溪。

1.1.6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和区域环境特征,公司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0-1 周边敏感目标

环境因素

保护目标

与地块厂界最近距离

规模(约/人)

环境功能及保护要求

大气环境

南纺生活区

N<1000 m

2000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建溪学校

N<50m

1000

南针生活区

W<500 m

1000

水环境

安丰溪

W<100 m

/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建溪

S>1000 m

/

声环境(交通运输)

南纺生活区

N<1000 m

2000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标准

建溪学校

N<50m

1000

南针生活区

W<500 m

1000

1.2环境质量标准

1.2.1 地表水水质标准

厂址排放口(安丰溪)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标准限值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分类

     标准值

  项目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值(无量纲)

6~9

3

溶解氧

饱和率90%(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

0.02(湖、库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10

0.01

1.0

1.0

1.0

1.0

11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F-计)

1.0

1.0

1.0

1.5

1.5

13

0.01

0.01

0.01

0.02

0.02

14

0.05

0.05

0.05

0.1

0.1

15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1.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延平区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具体见表0-2

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15

一小时平均

0.50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一小时平均

0.24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年平均

0.10

日平均

0.15

TSP

年平均

0.10

日平均

0.15

1.2.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厂址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声环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中的3类标准。详见

0-3

0-3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类别

采用标准

适用区

标准限值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3

工业生产、仓储物流

昼间

65dB

夜间

55dB

1.3 公司污染物排放标准

1.3.1废水

公司污水处理站排放口废水排放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和《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两个标准相比较,较严格执行。具体指标情况详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6

1-5  纺织染整现有公司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单位:mg/LpH值,色度除外)

序号

污染物项目

限值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1

pH

69

69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2

化学需氧量(CODcr)

100

20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

25

50

4

悬浮物

60

100

5

色度

70

80

6

氨氮

12

20(1)

20

30(1)

7

总氮

20

35(1)

30

50(1)

8

总磷

1.0

1.5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标准品)

2)

棉、麻、化纤及混纺机织物

175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相同

真丝绸机织物(含练白)

300

纱线、针织物

110

精梳毛织物

560

粗梳毛织物

640

注:(1)蜡染行业执行该限值。

    (2)当产品不同时,可按FZ/T 01002-2010进行换算。

1-6 合成革与人造革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单位:mg/L(pH值除外)

序号

污染项目

排放现值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1

PH

69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2

色度(稀释倍数)

50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3

悬浮物(mg/L

40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4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80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5

氨氮(mg/L

8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6

总氮(mg/L

15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7

总磷(mg/L

1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8

甲苯(mg/L

0.1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9

二甲基甲酰胺(DMFmg/L

2

公司废水总排放口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吨/万平方米(产品面积)

湿法工艺

50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一致

其他

15

1.3.2废气

厂址位于二类环境功能区,执行二类排放标准。燃煤锅炉烟尘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导热油炉烟气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标准,详见表1-7;湿法PU革生产线产生的废气执行《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5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详见表1-8

0-7 锅炉废气排放标准

污染源

种类

污染物名称

排放浓度

mg/m3

标准来源

锅炉

烟尘

SO2

900

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

烟尘

200

黑度

一级

燃煤导热油炉烟气

SO2

850

GB9078-1996二级

烟尘

200

黑度

一级

1-8 湿法PU革废气排放标准(单位:mg/m3)

序号

污染项目

生产工艺

排放现值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1

DMF

聚氯乙烯工艺

 

 

聚氨酯湿法工艺

5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聚氨酯干法工艺

5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后处理工艺

/ 

 /

其他

/

 /

2

聚氯乙烯工艺

2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聚氨酯湿法工艺

/

 

聚氨酯干法工艺

2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后处理工艺

2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其他

2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3

甲苯

聚氯乙烯工艺

3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聚氨酯湿法工艺

/

 

聚氨酯干法工艺

3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后处理工艺

3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其他

3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4

二甲苯

聚氯乙烯工艺

4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聚氨酯干法湿艺

/

 /

聚氨酯干法工艺

4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后处理工艺

4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其他

4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5

VOCs

聚氯乙烯工艺

15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聚氨酯湿法工艺

/ 

/

聚氨酯干法工艺

200(不含DMF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后处理工艺

2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其他

20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6

颗粒物

聚氯乙烯工艺

10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

聚氨酯湿法工艺

/

/

聚氨酯干法工艺

/

/

后处理工艺

/

/

其他

/

/

1.3.3噪声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详见表1-9

1-9 噪声排放标准一览表

类别

污染源名称

执行标准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污染物

标准值

噪声

厂界

噪声

《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3

昼间

65dB

夜间

55dB

1.3.4 其它标准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4 生产工艺流程及环保措施

1.4.1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1.4.1.1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整包的原料按需要的比例进行开松、混合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梳理机进行梳理,形成厚度均匀的棉网。铺网机按工艺要求往复运动,将棉网铺成若干层厚度,通过输送帘进行预针刺机,使棉网进行预缠结。经预缠结的棉网,通过牵伸辊的牵伸作用,经主针刺机进行针刺缠结,再经修面针刺修面,成卷后,成为针刺坯布。针刺坯布经热定型等后整理工序,使其达到按客户要求的物理指标,即可成卷打包,成为针刺产品。

热定型由导热油锅炉供热。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1

原料

开松混合

铺网

预针刺

主针刺

修面针刺

噪声

噪声

噪声

切边成卷

固废

热定型

成品

打包

入库


1-1 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1.4.1.2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经粗开松、精开松后,成为松散的纤维,经梳理机的梳理,成为均匀的棉网。棉网通过输送帘输送到铺网机,在铺网机往复运动下,单层棉网变成多层棉网,然后进入预针刺机使棉网之间的纤维进行预缠结。经预缠结的棉网在水刺机的高压水流的喷射下,各部分的纤维得以充分缠结,成为水刺坯布。含水的水刺坯布经烘干后,按工艺要求进行切边并成卷,最终打包入库。

烘干由导热油锅炉供热。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1-2

原料

预针刺

梳理

精开松

铺网

粗开松

打包

成品

水刺加固

烘干

切边成卷

入库

噪声

固废

噪声

噪声


1-2 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1.4.1.3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在开包后经开松、混合、梳棉后,通过管道进入并条机,形成粗而松散的棉条。将几根棉条合并成一根,叫做并条,经多次并条后即成为粗纱。粗纱经细纱机或气流纱机加工后成为成品纱。有些成品纱按工艺要求,将成品纱由大纱管转换成锥形纱管,即是后纺工序。经转换后的纱有些库备用,有些则被放到整经架上,按工艺要求被卷在盘头辊上。再经淀粉液体浸渍后,运至布机上进行织布。织好的布经修整、挑疵等整理工序,按生产安排,有些打包入库、有些布则运至革基布厂进行再生产。进行革基布厂后,要进行高温退煮,使布里所浸渍的浆料分离出来,然后按工艺要求,有些进行漂白、有些进行染色、有些则无需漂白、染色。然后是用起绒机对布面进行起绒,并按工艺要求将布拉至规定的幅宽,再对布面绒长进行修剪,再经修整、验布,最终成为合成革基布成品。

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1-3

原料

细纱/

梳棉

后纺

整经

并条

织布

整理

入库

打包

入库

筒子

飞花

废水

浆纱

穿筘

噪声

染色

漂白

废水

退煮

起绒

废水

废水

剪毛

成品

飞花

整理

入库

打包

拉幅

噪声

固废


1-3 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1.4.1.4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

湿法合成革的制造是把含DMF的聚氨酯涂布于纤维基上,浸泡在水浴中,使聚氨酯树脂凝固,同时抽出水溶性的DMF,从而形成多孔性质的构造体,烘干印制成合成革。

预干、定型烘干均由导热油锅炉供热。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1-4

革基布

卷取

验布

涂布

布发送

预含浸

预干

废气

凝聚

水洗

预干

定型烘干

冷却

后处理

废水

打包

入库

废气

检验

成品


1-4 湿法PU革生产工艺流程图

1.4.2“三废”排放情况及环保措施

1.4.2.1废水

1)工艺废水

根据对生产工艺的分析,厂区的工艺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前整理的煮练工序、漂白工序和染色工序,湿法PU革生产工艺中的水洗工序。

煮练废水:为保证质量,在漂白和染整加工前,要将纤维中的杂质去除。煮练工艺用烧碱、表面活性剂等水溶剂,在高温和PH11-13的介质条件下对纤维进行煮练。煮练废水呈强碱性,废水呈深褐色,废水中COD均可高达数千毫克/升,该废水排入厂区废水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或外排。

漂白废水:漂白工艺一般采用双氧水为氧化剂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有色杂质,使坯布漂白。由于双氧水在漂白废水中几乎完全分解,所以漂白废水的特点是量虽大,但污染程度小,COD浓度较低,该废水排入厂区废水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或外排。

染色废水:废水的特点是水质变化大,色泽深,主要的污染物是染料和助剂,不同纤维原料需用不同的染料、助剂,加上染料上色率的高浓度染液和浴比的不同,废水水量水质变化很大。公司主要使用分散染料染涤纶布,废水色泽随使用染料颜色变化而变化,染料本身的BOD5浓度均较低,COD浓度较高。废水中主要是COD、氨氮和色度,该废水排入厂区废水站处理达标后回用或外排。

PU革生产线水洗废水:PU革生产线水洗工序主要使聚氨酯树脂凝固,同时抽出水溶性的DMF,因此该工段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DMF,其它污染物浓度很低。该废水采用1套处理能力为96/DMF回收装置,污水经回收DMF后全部回用于PU革生产线,没有外排。

2)锅炉废水

公司现有8台锅炉(44备),用水量约384/天,均采用水膜除尘器进行除尘。锅炉除尘水进入除尘水池后再在除尘水池中加入碱液进行中和,确保除尘水的ph值呈中性。除尘水中主要含有燃煤的粉煤灰,其它污染物浓度很低,经沉淀去除粉煤灰后(SS),出水可达到排放要求,此部分污水一部分回用于锅炉除尘,一部分外排。

3)生活污水

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染整生产区)和市政管网(针刺和水刺生产区)。根据南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数据得知(南环监2013(水)字第22号),公司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1-10,生产废水处理流程见图1-5

1-10 公司2013年废水排放情况

监测点位

样品编号

pH

悬浮物(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化学   需氧量(mg/L

氨氮(mg/L

硫化物(mg/L

色度(倍)

六价铬(mg/L

铜(mg/L

污水  排放量(m3/h

污水  排放量(m3/d

污水处理设施进口

1

/

/

/

3029

37.7

/

/

/

/

/

/

2

/

/

/

3060

34.2

/

/

/

/

/

/

3

/

/

/

3244

36.7

/

/

/

/

/

/

4

/

/

/

3198

35.6

/

/

/

/

/

/

均值

/

/

/

3133

36.05

/

/

/

/

/

/

污水处理设施出口

1

7.65

33

8.32

62.8

0.33

0.008

8

<0.004

<0.002

173.3

/

2

7.66

31

7.84

55.5

0.18

0.011

8

<0.004

<0.002

104.5

/

3

7.72

39

7.69

69.4

0.17

0.011

8

<0.004

<0.002

116.5

/

4

7.6

37

8.59

46.9

0.48

0.013

8

<0.004

<0.002

125.4

/

均值或范围

7.60-7.72

35

8.11

58.6

0.29

0.011

8

<0.004

<0.002

129.9

3118

标准限值

6-9

60

25

100

12

1

70

0.5

/

/

/

出口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

/

/

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4287-2012

 废水

自动格栅

 调节池

 沉淀池

 兼氧池

 好氧池

 中间池

离子气浮

  出水

污泥池

 袋式压滤机

 沉淀池

泥饼

 PACPAM自动加药机


1-5 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4.2.2废气

    1)工艺废气

工艺废气主要在染整中的烘干、定型工序时产生,水蒸气以及染整工序中附着的染料、 助剂因受热而微量挥发,由于该类废气主要附着水蒸气扩散面很小,一般集中在烘干、定型机台内。湿法PU革生产线中的预干、水洗后预干、定型烘干、清洁辊回收工序产生的含有NMF废气,该废气经4个排气筒(19m)排出。因湿法PU革生产过程产生的DMF大部分进入污水,因此废气中DMF排放量较小。

    2)锅炉废气

公司现有8台锅炉(44备),均采用水膜除尘器进行除尘。燃煤采用含硫量在1%以下的无烟煤,含硫量很低,再在煤中加入石灰进行脱硫,排放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S02、烟尘、氮氧化物,通过除尘脱硫后的烟气通过50米高的烟囱排入大气。

根据南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数据得知(南环监2013(气)字第8号),公司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1-11

1-11-1公司2013年废气排放情况

设备参数

锅炉或窑炉名称、型号:SZL15-1.25-AII锅炉进口、YLW-7000MAII锅炉进口

锅炉额定负荷(%

/

投产时间

/

烟囱高度

/

锅炉出力系数K

/

除尘方式

/

监测时燃料

样品名称

燃料

废气 

 排放量(m3/h

烟尘平均排放浓度(mg/m3

烟尘平均排放浓度(kg/h

烟尘折算

排放浓度(mg/m3

平均

含氧量(%

林格

曼黑度(级)

YLW-7000MAII锅炉进口

6.84×103

111.4

0.76

/

/

/

SZL15-1.25-AII锅炉进口

2.02×104

1.15×103

23.23

/

/

/

锅炉总进口

/

2.70×104

887.3

23.96

/

/

/

样品名称

SO2排放浓度(mg/m3

SO2

排放速率(kg/h

SO2折算

排放浓度(mg/m3

NOx

排放浓度(mg/m3

NOx

排放速率(kg/h

NOx折算

排放浓度(mg/m3

YLW-7000MAII锅炉进口

723

4.95

/

214

1.46

/

SZL15-1.25-AII锅炉进口

247

4.99

/

160

3.23

/

锅炉总进口

367

9.91

/

174

4.7

/

1-11-2 公司2013年废气排放情况

设备参数

锅炉或窑炉名称、型号:锅炉除尘器总出口

锅炉额定负荷(%

76.7

投产时间

/

烟囱高度

50m

锅炉出力系数K

1.2

除尘方式

水膜

监测时燃料

样品名称

燃料

 废气  

排放量(m3/h

烟尘

排放浓度(mg/m3

烟尘

排放速率(kg/h

烟尘折算

排放浓度(mg/m3

平均

含氧量

%

林格

曼黑度

(级)

高度

m

南纺锅炉除尘器总出口

2.16×104

67.9

1.47

157.1

14.87

1

50

执行标准

/

/

/

/

200

/

/

45

样品名称

SO2

排放浓度

mg/m3

SO2

排放速率(kg/h

SO2折算

排放浓度(mg/m3

NOx

排放浓度(mg/m3

NOx

排放速率(kg/h

NOx折算

排放浓度(mg/m3

/

南纺锅炉除尘器总出口

88

1.9

204

137

2.96

317

/

执行标准

/

/

900

/

/

/

/

执行标准号

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二级标准  2二级标准

1.4.2.3固体废物

该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锅炉煤灰渣,生产过程中布头废料、起毛、剪毛等工序产生的毛尘固废、染料包装废弃物、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污泥和生活垃圾等。主要考虑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固废产生量见表1-12

1-12 固废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名称

年产生量()

类型

处置方法

生产废料(布头)

1500

一般固废

外售进行资源化利用

锅炉炉渣

6000

一般固废

外售进行资源化利用

生活垃圾

415

一般固废

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干)

415

危废

脱水后掺入锅炉中焚烧

化学品外包装

/

危废

化学品供应商对其包装物定期回收进行资源化利用

1.4.2.4 噪声

主要来自锅炉房鼓风机、引风机、水泵、针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的预针刺、主针刺、修面针刺、水剌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的梳理、预针刺、水刺加固和纱、布、PU革基布生产工艺中的细沙/气流、织布及各种生产设备的运转噪声,公司噪声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设备的优化选型和采取有效的隔声、减震等综合降噪措施及合理考虑厂区平面布置加以控制。

1.5 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公司主要原料为涤纶短纤维pps芳纶、有色涤纶、原棉、特种纤维、木浆纸、芳纶基布、pps基布、涤纶基布,燃料主要为柴油、烟煤。公司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及年用量见表1-13,主要生产设备情况见表1-14

0-13 主要原、辅材料年耗量一览表

主要原辅料

单位

使用部门

近四年年消耗量

2010

2011

2012

2013年(统计至8月份)

涤纶

KG

610001.2

966142.2

554878.4

801665.5

锦纶

503696.2

767651.8

567341.2

427199.8

日本205PVA

21440

40705

23677

16279

梅峰柔软剂

4950

5461

3675

2670

k5渗透剂

1650

1933

1044

1007

KT-120

18548

19794

14535

10626

AT-330

6061

43261

51427

45196

SM-300

681

4220

4388

4089

2012E

148.8

215

135.9

100.4

LC-10

54

462.1

406.6

396

涤纶

t

针刺二厂

359.95

1376.82

1389.41

1601.70

锦纶

1577.46

461.41

213.77

96.07

涤纶

过滤材料部

196

339.61

特殊纤维

41.61

涤纶

t

粘胶

4754.58

6991.02

7998.11

4448.16

棉花

烧碱NaOH

KG

128500

142500

105500

61200

双氧水H2O2

276000

287500

293600

148125

117600

156000

192000

96180

分散染料

27600

33500

19200

22400

直接染料

31000

28650

13200

8300

硫化染料

265000

336000

415000

306937

助剂

480000

576000

585000

408000

坯布

万米

6280.29

9456.54

9415.83

4697.18

涤纶0.8*38仪征

        

7.18

48.35

75.75

65.03

涤纶1.2*38仪征

193.03

417.63

256.71

39.55

涤纶1.4*51仪征

12.89

0.63

91.46

49.00

涤纶1.56*38仪征

98.38

185.52

290.49

210.40

涤纶1.2*38华西村

1160.17

1454.61

涤纶1.2*38霞客

66.50

216.28

37.80

17.15

涤纶1.4*38长乐立峰

340.57

涤纶1.2*38厦门翔鹭

107.10

460.22

545.78

涤纶1.67*38嘉兴

1.55

4.12

3.19

0.42

涤纶1.2*38三房巷

1287.94

1793.32

499.70

涤纶1.2*38上海金山

667.99

1508.71

916.38

944.77

涤纶1.4*51上海远东

10.97

涤纶1.2*38浙江远东

235.05

超纤台湾

2.61

4.55

9.97

8.09

丙纶进口丹麦

27.15

丙纶国产苏州

27.54

24.49

38.25

24.32

粘胶1.5*40南京全消光

1383.51

1842.22

2635.60

2622.77

粘胶1.5*40唐山

22.80

粘胶1.2*38赛得利

69.25

18.60

粘胶1.5*40赛得利

281.93

125.68

粘胶1.4*38赛得利

242.16

粘胶1.5*38(上海)

28.84

0.22

0.21

3.75

粘胶1.5*40兰精B

16.54

粘胶1.5*38富丽达

152.29

粘胶1.5*40印尼

225.83

623.28

15.55

24.75

漂白棉精梳

39.24

85.59

455.65

173.43

漂白棉精落

78.48

30.23

3.54

维纶国产

12.40

12.00

153.68

11.88

锦纶华能2D*51江阴

11.61

1.15

18.58

32.62

木浆纸南平

1.05

木浆纸38*3400兰绿

1.82

木浆纸38*3450(兰)

1.02

木浆纸38兰宁波

2.21

1.92

27.27

41.53

木浆纸38兰绿

5.39

木浆纸38浅兰

5.85

5.91

42.14

47.33

木浆纸39浅兰

9.93

木浆纸40浅兰

0.98

木浆纸45*2200

18.74

木浆纸38山东青州

2.45

木浆纸30宁波

3.37

1.74

木浆纸30西班牙

18.33

5.97

1.19

木浆纸38西班牙

17.59

33.04

19.09

19.37

木浆纸38进口兰西班牙

8.05

21.02

13.28

工业盐NaCl

Kg

572042

642850

495400

271300

分散黑

Kg

56240

70850

31000

24375

硫化黑

Kg

182500

191500

161975

76275

双氧水

Kg

284565

263350

296225

146575

液碱

Kg

101124

97208.8

102892.4

80144

特效酶

Kg

252470

260575

195615

102010

基布

万米

   

   

   

215.6

262.6

277.4

131.3

树脂

KG

987692

1170530

1226307

474939.2

DMF

t

839.5

995

1042.4

415.6

色浆

t

36.6

48.5

49.3

24.888

助剂

t

34.73525

43.7138

44.744

17.034

填充料

t

247.61775

288.16275

344.709

151.4938

0-14 主要生产设备情况一览表

名称

设备名称

原有数量

淘汰

更新

主要设备型号

现有数量

  

水刺生产线(条)

3

AQUEAJET

3

LEANJET

AQVAJET5/3600

水循环系统(套)

3

3

QF-16

3

W1941-2500

燃油热载体锅炉

1

QXM1.5

1

油锅炉

1

YY-1400

1

针刺

针刺生产线(条)

10

3

SDN-2-400

7

QBG421

SHD-UR4100

SHS-DR4800

燃油热锅炉

1

QOC2.5

1

纺纱

清花设备(套)

4

3

2

A006B

3

A306C

A002A

梳棉机(台)

46

46

54

A186-600

54

并条机(台)

57

30

6

A272A

33

粗纱机(台)

14

14

5

FA458A

5

细纱机(台)

74

74

30

F1508-420

30

气流纺纱机(台)

23

13

FA1603

10

自动络筒机(台)

30

30

4

POLAR-M

4

蜂窝除尘机组

JYF

6

织造

喷气织机(台)

52

60

PS109I-210

112

有梭织机(台)

288

288

GA615-80

0

浆纱机(台)

4

2

GA333-D

2

剑杆织机(台)

317

246

JW780C-2-1

71

革基布

拉毛机

252

145

122

MA473

229

剪毛机

108

55

49

N044A

102

拉幅机

15

10

LM714

25

常压染机

38

33

SWR1400

71

高温高压染机

12

12

28

NGR-1000

28

烘燥机

7

6

SR2C82-50005

13

蜂窝除尘机组

29

JYF

29

(湿法)

压花机

1

1

预浸渍机组

1

PC1

1

预凝聚挤水机

1

PM1

1

挤水机

2

PM1

2

磨皮机

1

1

全钢水揉机

2

2

真空脱泡机

2

1400

2

刷毛机

1

SM-180

1

压纹及金箔贴合机

1

1

公用工程

蒸汽锅炉

1

SZL10-1.27-A

1

10吨蒸汽锅炉

1

SZL10-1.25-WA

1

有机热载体锅炉

1

YLM-7000MA

1

硫化床锅炉

1

SHXF20-1.25-AI

1

污水处理设施

3

3

2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产生破坏、损失及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发生概率。

环境风险识别是指运用因果分析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条件筛选、监控、诊断等)从纷繁复杂的环境系统中找出具有风险因素的过程。重点识别引起环境风险的主要因素。

2.1环境风险识别范围和类型

2.1.1公司环境风险识别范围

环境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福建南纺生产设施环境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包括:染整车间、定型车间、湿法PU革生产车间、DMF回收装置系统、液碱等化学品输送与贮存设备、润滑油和柴油等输送与贮存设备、锅炉供热系统、“三废”处理设施等生产设施,这些生产设施在发生事故时将有可能危害公司内部环境或将危害扩散到外部环境,造成环境中的水、大气等受到污染。

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福建南纺物质风险识别范围是指公司生产全过程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包括:染整厂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双氧水)、乙酸、染料及助剂(包括醋酸钠、皂洗剂、酸性染料、分散染料、分散均染剂、消泡剂、泼水剂、树脂、固色剂)等原铺材料;湿法合成革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聚氨酯树脂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酸甲酯(MA)、乙酸乙酯(EA)染料及助剂(包括处理剂、黑水洗料、防水剂、架桥剂、促进剂)等。

2.1.2公司环境风险识别类型

福建南纺主要为纺织、印染以及湿法合成革的生产,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其生产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有5种表现形式:

1)水体排放

在印染过程中的水体的污染物有退浆、煮练、丝光工序中的处理液中的酸、碱;漂白处理液中的盐性物质;染色工序中使用的偶氮染料、芳香胺染料、含氯芳香族染料;防皱、防缩、阻燃整理过程中采用的树脂、有机卤化物、甲醛;煮练过程中去除的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果胶物质、棉籽壳和色素;各工序施加的印染助剂中的有机化合物;印花车间的滚筒雕刻废水含六价铬等。由于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同,印染工艺和所使用染化料不同,废水产生的数量、污染物水质水量有较大差别。福建南纺生产产生的废水主要有退浆和漂练污水、印染有色污水、化学后整理剂污水。其特点是量大,COD值及色度都很高。

控制方法:

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水量。采取一水多用,下道工序的较清洁的水可回用到上工序的初洗工序。采用一步法前处理可简化工艺、节约染化料、节约用水、减少废水;合理减少无机盐用量,严格控制碱剂,调节最佳染色PH值。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染化料和水的加入可大量降低废水中化学品的含量;采用小浴比染色优化生产工艺,用最少的水量,产生很少的废水;

控制芳香胺染料、含氯芳香族染料、甲醛等(含22种芳香胺及相应118种染料)有机有毒物质的使用,使用环保型染化料,采用天然色素染色,用酶来进行混纺织物整理加工等;

控制酸、碱的使用量,制定百米用料指标;

对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的处理以生化法为主。

2)废弃物处置

公司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有:盛放染化料、染化助剂的废包装;废机物料;污水处理站的污泥;机修过程产生的废油抹布;染料废物;办公产生的废旧灯管、墨盒;锅炉燃烧产生的废渣等。

主要的控制方法:

厂家回收;

固定场所储存;

交由有资质的相关方处置;

倾倒到指定的场所。

3)土地污染

公司可能产生的土地污染方式是化学品的泄露

主要控制方式:加强化学品的贮存、搬运、使用过程中的控制。

对运输相关方进行控制。索取有关资质,提出相关要求;

对贮存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制订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4)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消耗

公司主要的消耗有:水的消耗;电的消耗;汽的消耗;原材料消耗(坯布、染化料、助剂等);机物料消耗;

控制方法:采集者退散

制定消耗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改进工艺、设备;

提高产品制成率。

5)大气的排放

根据公司自身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大气排放。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排放;烧毛工序煤气泄露时煤气的排放;发生火灾时烟尘的排放。

控制方法:

定期检修锅炉、锅炉工持证上岗、采购含硫量合格的煤;烟尘及SO2的排放要达到标准;

加强煤气等危化品的防护;

定期检修生产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2 风险主要事故识别

2.2.1物质危险源辨识与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2.2.1.1物质风险识别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风险识别范围主要是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为本项目所涉及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本项目生产棉纱、棉布、机织PU革基布、PU革、非织造布、针织布等,项目风险物品主要是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和废物精馏残渣。

(1)风险物质

    本项目各物质的理化性质如下:

乙酸:乙酸(acetic acid)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的饱和羧酸,是的重要含氧衍生物官能团羧基。因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又称醋酸。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动物的组织内、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乙酸是无色液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熔点16.6℃,沸点117.9℃,相对密度1.0492(20/4℃)密度比水大,折光率1.3716。纯乙酸在16.6℃以下时能结成冰状的固体,所以常称为冰醋酸。易溶于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当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为11 ,相当于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COH)₃,进一步稀释,体积不再变化。

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液体,凝固点16.6 (62) ,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根据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能力它是一个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蚀性的,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乙酸是一种简单的羧酸,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试剂。乙酸也被用来制造电影胶片所需要的醋酸纤维素和木材用胶粘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纤维和织物

氢氧化钠:白色不透明液体,具有强腐蚀性。熔点:318.4℃,沸点:1390℃,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双氧水: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爆炸性强氧化剂。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急性毒性:LD504060mg/kg(大鼠经皮);LC502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过氧化氢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建规火险分级为甲级。

DMF:甲酸的羟基二甲胺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HCONCH32。无色高沸点液体。熔点-60.5℃,沸点 149156℃,相对密度0.948720/4℃)。能与水、乙醇乙醚卤代烃芳烃等混溶。在空气中加热至350℃以上时即分解,生成一氧化碳二甲胺NN-二甲基甲酰胺是很好的非质子极性溶剂,能溶解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许多离子型反应NN- 二甲基甲酰胺中要比在一般的质子溶剂中更易进行,例如在室温下羧酸[1]盐与卤代烃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能生成高产率的酯。

乙酸甲酯:别名为醋酸甲酯,分子式为C3H6O2。无色透明液体,有香味。蒸气压(kPa):13.339.4℃),燃烧热(kJ/mol):1593.4,引燃温度():454 ,爆炸上限%V/V):16.0 ,爆炸下限%V/V):3.1,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不可与强氧化剂、碱类、酸类共存。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乙酸乙酯: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水分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反应。能与氯仿乙醇丙酮乙醚混溶,溶于水(10%ml/ml)。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相对密度0.902熔点-83℃。沸点77℃。折光率1.3719闪点7.2℃(开杯)。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1.3ml/kg。有刺激性。

    常用染料及助剂

0-1 常用染料及助剂理化特性

名称

化学组成

理化性质

毒理毒性

状态

醋酸钠

CH3COONa

无色透明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若碱性

无毒

纯碱或烧碱与醋酸的生成物,溶液状态存在于废水中。

皂洗剂

合成洗涤剂

包含肥皂等表面活性剂,也有纯碱、钾碱等有去污作用的无机物

无毒

在水溶液中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发生润湿、乳化、分散和气泡等作用,以洗净纤维上所附油垢。

酸性染料

分子结构中一般含有下列基团:—SO3H、—COOH

在水溶液中解离生成阴离子色素,需在中性至酸性染浴中进行染色的染料。

/

锦纶染色

分散染料

/

结构上不带水溶性集团的染料

/

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

分散均染剂

均染剂821、均染剂BOF

棕色粘稠液体。含固量40-60%。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耐酸、耐高温。

可能会出现少量三氯化苯和邻苯基苯酚等酚类有毒物质在废水中。

涤纶高温高压染色工艺中用作缓染和移染作用的均染剂

消泡剂

液体石蜡,硬脂酸等配制而成

乳白色液体,能以任何比例分散与水中

无毒

染色工程中消除水体中所有的发泡物质所产生的泡沫

泼水剂

/

乳白色液体,易溶于水,非离子,pH4~6

/

用于织物防水防油加工

树脂

合成树脂

为达不同的整体效果,使用不同的合成树脂。作用是物理性的纤维紧密和改变水对其渗透性

/

树脂M2D

固色剂

固色剂XFG

合成单宁的一种。红棕色粘稠液体,含固量40-45%pH7.8-8.5

/

作用酸性染料染色后的固色

处理剂

单组份

液态,用于处理材料表面,以便更好的粘接,喷漆,贴双面胶、表面光滑度处理

/

合成革烘热后上处理剂

防水剂

含弱阳离子

乳白色透明,易溶于水 储存温度:0~40C,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

/

喷涂,浸渍后烘干

架桥剂

主成分封闭多异氰酸酯

白色乳液,别名:固化剂,可与水性树脂(水性聚氨酯、水性丙烯酸酯、氟乳液、有机硅乳液等)长期稳定共存,热处理时该固化剂释放出的异氰酸酯(-NCO)基团与水性树脂分子链上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反应形成交联结构,可显著改善水性树脂性能

/

作为内交联剂,提高附着力及耐水洗、耐磨等性能

促进剂

/

淡黄色或白色粉末,比重1.42,有苦味。易溶于醋酸乙酯、丙酮。溶于二氯甲烷、乙醚、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

和碱性碳酸盐溶液中。微溶于苯,不溶于水和汽油。产品贮存稳定性两年以上

/

与固定剂并用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2)火灾危险和毒物危害判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的要求,火灾和毒物危害分类分别见表2-22-3

2-2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易燃

物质

1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2020以下的物质

2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3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爆炸性物质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2-3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表

指标

      

I(极度危害)

II(高度危害)

III(中度危害)

IV(轻度危害)

危害中毒

吸入LC50(mg/m3)

<200

200-2000

2000-20000

>20000

经皮LD(mg/kg)

<100

100-500

500-2500

>2500

经口LD50(mg/kg)

<25

25-500

500-5000

>5000

急性中毒状况

易中毒,后果重

可中毒,预后好

偶可中毒

尚无急性中毒但有影响

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1.0

1.0-10

>10

    对照表2-2和表2-3,可知公司的乙酸、DMF、乙酸乙酯属于III类中度危害毒性,可燃液体。乙酸甲酯属于IV类轻度危害毒性。双氧水属于III类中度危害毒性,同时双氧水属于爆炸性物质,因此公司以乙酸、DMF、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双氧水作为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本项目风险评价因子的贮存量见表2-4

2-4 本项目风险评价因子的贮存量一览表

危险化学品名称

GB18218-2009临界量(t

实际量(t

生产场所

贮存场所

乙酸

50

/

0.3

双氧水

50

/

8

二甲基甲酰胺

5000

0.7

45

乙酸甲酯

1000

/

1

乙酸甲酯

1000

/

15

3)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项目原辅材料乙酸、双氧水、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不属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规定的毒性、易燃物质。因此本项目没有重大危险源。

2.2.1.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本项目存在一般毒性、易燃危险性质,不属于重大危险源,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表1的要求,公司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2.2.1.3环境危害影响分析

根据风险识别,重点评价原辅材料乙酸、双氧水、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

乙酸属低毒类物质,具有腐蚀性。危险特性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爆炸危险。腐蚀铸铁、不锈钢和其他金属,放出易燃的氢气。能腐蚀多种橡胶或塑料。健康危害是其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双氧水为爆炸性强氧化剂。其危险特性是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健康危害是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二甲基甲酰胺数中等毒性,危险特性是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其健康危害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乙酸甲酯属低等毒性,危险特性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其健康危害主要是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等。

乙酸乙酯属中等毒性,危险特性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其健康危害主要是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2.2.1.4化学品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1)乙酸风险防范措施

①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设置围堰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②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深度浓度超标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不要将工作服带入生活区。

③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再用干布拭擦,严重的须送医院诊治。

吸入:若吸入蒸气得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食 入:误服立即漱口,给予催吐剂催吐,急送医院诊治。

消防方法:用雾状水、干粉、抗醇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雾状水驱散蒸气,赶走泄漏液体,使稀释成为不燃性混合物。并用水喷淋去堵漏的人员。

2)双氧水风险防范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到家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③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3)二甲基甲酰胺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放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少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羟胺-氧化铁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③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4)乙酸甲酯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眼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③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采用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5)乙酸乙酯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③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2.2.1.5小结

公司的风险物质主要为乙酸、双氧水、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厂区不属于重大危险源。在采取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后,厂区各化学品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2.2.2危险区域辨识与控制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结合生产潜在危险识别,物料危险识别和周围环境特征,确定公司主要危险区域:染料、助剂等原铺材料仓库、氢氧化钠、导热油贮罐、DMF废液回收贮罐、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等会发生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危险物质泄漏危险的区域,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也将造成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因此,公司也必须慎重对待。

针对以上危险区域(详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附件5-2 厂区平面布置及危险源分布图),公司采取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在DMF废液回收系统、漂染车间等重要工段设置了应急监控系统,对重要设备的运行状况、重点区域的人员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事故未发生前预先发现隐患或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发现异常;另外,通过相关报警系统的设立,能够及时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异常状况进行报警,以便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事态的扩大,确保生产装置安全运行,避免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

2.2.3主要生产工序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一、退浆、煮练、漂白工序(前处理工序)

主要的危险源有:酸液、碱液的意外溅出对人体的伤害;高温下碱液对人体呼吸道的伤害;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操作工的伤害(中暑)。

    控制方法:

    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工作检查力度

    2)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

    3)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用高效练漂助剂及碱氧一步法工艺替代退浆、煮练、漂白三个工序)

4)对酸、碱管道要有明显标识,防止误用。

    二、染色工序

    染色的配料工序是危险源识别的重点,目前市场上已知的致癌染料有11种,致敏染料有27种。印花色浆中采用的传统的防霉防腐剂五氯苯酚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性,加入的助剂如已醇、尿素等都含可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成份。有些廉价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载体,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过敏并刺激皮肤和粘膜,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性。有些染化剂属易燃易爆物品,应注意识别。

    控制方法:

    1)选用环保型染料及助剂

    2)配料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照明应用防爆灯具。

    3)加强个人防护,佩戴有防毒功能的口罩、橡胶手套。

    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属压力容器的管理范围,对于使用此类设备的公司,要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对操作工进行培训,持证上岗,防止意外爆炸发生对人的伤害。

另外,除了对配料工进行以上的防护以外,对于接触染料的操作工也应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染色工序也属于在高温下工作,夏季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三、后整理工序

    后整理的改善织物的触感(柔软、硬挺等)、增加织物的耐用性能(防霉、防蛀等)、赋予织物特种服用性能(拒水、阻燃、防毒、抗菌、杀虫、抗静电等)等工艺都是采用一定的化学药品或高分子合成树脂在纤维上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从而达到整理的目的。有些防虫剂、防霉剂、阻燃剂、卫生整理剂中含有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他们极易积存于人体和动物的脂肪组织内,长时期积累会对人类和动物造成毒害。甲醛作为纤维素纤维树脂整理的常用交联剂也广泛应用于防缩、抗皱、免烫功能织物的后整理中,甲醛会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铬盐有时会作为固色剂使用,它是对人体有相当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多氯联苯的衍生物可能被作为抗静电剂及阻燃剂在后整理工序中使用,对人体的荷尔蒙系统、肝脏、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有致癌作用。

    控制方法:

    1)选用先进工艺:包括泡沫整理、涂层整理、物理机械整理。

    2)选用天然功能性助剂(如丁四烷四羧酸、柠檬酸等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等)

    3)加强操作人员的防护,尤其是配液人员的防护。

    后整理工序属高温工作区域,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

2.2.4自然环境要素风险辨识与防范

1)恶劣天气

每年5-9月公司所在地常受台风外围影响,其中5-6月的台风常带来强降雨和大风,而9月的台风则常引导冷空气南下,提早出现秋寒。受台风外围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停电或暴雨,但公司有台风预警预防措施,可避免风险的发生。

2)地质灾害

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可知,公司用地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且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3)地震灾害

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踏勘可知,场地及附近未发现活动断裂,场地位于地壳相对稳定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项目建筑按Ⅶ度设防,满足地震设防要求。

2..3 潜在风险事故类型

1)废水处理设施风险

废水处理设施事故包括管道堵塞、破裂,阀门失效,以及人员的误操作等。当废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时,将存在公司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纳污水体的风险。

2)废气处理设施风险

公司的锅炉脱硫除尘设施、定型废气净化设施等废气处理装置因停电、管路破损、处理设施故障,高浓度废气冲击、误操作等造成废气事故性排放。

    3)原铺材料贮运过程风险

公司所贮运的物质有易燃、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等的危险物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特性包括运输中可能发生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环境;由于各种意外原因产生汽车着火,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环境灾害、人员伤亡等事故。贮存过程中输送管道、贮罐等设备的破损和人员的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泄露事故。

    4)生产过程潜在风险

福建南纺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易燃、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危险物质,存在潜在的燃烧、爆炸特性的危险,国内外生产经验表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都可能发生物料泄漏,燃烧爆炸,危害人生安全,污染环境。公司主要设备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见表2-5

2-5 主要设备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

危险危害设备

事故种类

发生形式

产生的原因

可能产生的后果

管道

火灾

爆炸

泄漏

管道破裂、

可燃物料泄漏

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缺陷故障;系统故障:静电放电:屯火花和电弧:其它因素的影响。

可燃物料一旦泄漏,必然会造成扩散甚至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火灾爆崩事故所产生的破坏力在特定条件下支会引发新的泄漏事故,形成恶性循环。

锅炉

锅炉与压力容器爆炸危险

爆炸

在设计、材料、制造、安装上有缺陷;违章操作;出现疲劳纹及疲劳断裂等

重大人身伤亡及财产直接损失;造成停产等重大损失。

DMF废液回收罐

化学危害

物料泄露、爆炸

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缺陷故障;系统故障:静电放电:屯火花和电弧:其它因素的影响。

可燃物料一旦泄漏,必然会造成扩散甚至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火灾爆崩事故所产生的破坏力在特定条件下支会引发新的泄漏事故,形成恶性循环。

各种容器、管道

化学危害

接触酸、碱、有毒物料

设备密封不好,跑、冒、滴、漏;通风不良。

急、慢性中毒;窒息:刺激皮肤等损害。

3源项分析

3.1环境影响分析

3.1.1水环境影响分析

公司运营期间主要产生以下五种废水:

生产工艺废水:主要是漂染车间的印染废水,此部分废水由污水管道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

洗桶废水:染料、助剂等原铺材料用完后的贮存桶洗涤水,此部分废水由污水管道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

仓库、车间冲洗废水:此部分废水由污水沟引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

除尘水:经多个沉淀池沉淀,并加入碱液中和,此部分废水部分回用,部分外排。

生活污水:染整一厂、染整二厂的生活污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其他厂区的生活污水进入市政管网。

3.1.1.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1)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排放量约为3000m³/d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NH3-N。经厂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要求,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见表1-10

2)锅炉除尘废水

锅炉除尘采用水膜除尘装置,脱硫采用在燃料煤中加入碳酸钙,产生的脱硫除尘水用碱液进行中和,除尘用水量约为384m³/d。此部分污水经处理后一部分回用于锅炉除尘,一部分外排。

3.1.1.2废水外排方案

公司废水经处理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标准后从公司废水排放口排入安丰溪。公司的受纳水体为安丰溪。

3.1.1.3雨水外排方案

公司雨水经雨水沟收集汇入公司雨水管道,最后通过雨水总排放口排入安丰溪。

3.1.1.4事故情况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事故应急池参考《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和《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中的相关规定设置。事故应急池主要用于厂区内发生事故时,控制、收集和存放污染事故水(包括污染雨水)及污染消防水。污染事故水及污染消防水通过雨污管道收集后导入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容量按下式计算(染整二厂与新南针共用一个应急事故水池,不计算在内):

式中:(V1+V2+Vmax ——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3

V1 ——为最大一个容器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3

V2 ——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

V——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m3

V3 ——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3)之和。

1)事故状态下物料量(V1):公司最大贮罐贮存量为120m3,则事故状态下的物料量V1120m3

2)消防用水量(V2):一次灭火消防最大用水量建筑为乙类车间,消防用水量为40L/s(其中室外30L/s,室内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则最大消防用水量V2288m3

3)雨水量(V)V=10qFt

式中:V——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a——年平均降雨量,mm;南平市年平均降雨量,取qa= 1663.9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南平市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4.7天;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F =1.83ha;(该公司染整一厂生产区域1.83万平方米)

t——暴雨延续时间,ht=4h;(暴雨延续时间为4h

V=10qFt/24=30.81m3

4)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V3):公司雨水沟渠宽为300mm,深度为200mm,雨水沟渠总长为574m,则事故废水导排沟渠容量V334.44m3

因此,公司应准备的应急事故池容积为:V事故池=404.37m3

公司有三套污水处理设施,其中一套污水处理设施处于备用状态,可用作事故应急处理设施,该污水处理设施调节池均可容纳500m3的废水,大于公司应准备的应急事故池容积。当厂区内发生火灾时而产生的消防废水及受污染雨水可通过雨水管网引调节池,当调节池容量不够时,可用泵将水抽到混凝池等污水处理池,同时关闭污水排放口阀门,污水水质处理达标后在排放。通过上述办法,公司可以将将事故废水控制在厂区范围内,不会对厂区外部环境造成影响。此事故应急池主要用于染整一厂和延嘉厂的事故应急所用。

新南针事故应急池是利用新南针污水处理站的调节池余容,调节池为地下结构,污水通过地势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尺寸25m(长)×12m(宽)×4m(高),总容量1200m3,调节池正常水位2.7m,调节池剩余高度约为1.3m,则调节池调节池剩余缓冲容量为V3.2=25×12×1.3=390m3

染整二厂事故应急池依托新南针公司,根据以上方法计算染整二厂所需事故应急池容积为:=0+288+66.3-390=-35.7m3

新南针公司目前现有池容基本满足应急事故废水收集,当厂区内发生火灾时,及时将污水处理系统进水闸门关闭,则可确保将产生的生产废水、消防废水及受污染雨水引入调节池。通过上述办法,公司可以将事故废水控制在厂区范围内,不会对厂区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3.1.2气环境影响分析

3.1.2.1主要污染物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锅炉烟囱为中心,主导方向风向为主轴,边长2km的矩形区域,评价因子为TSPSO2NOx

根据公司技改项目环评环境空气监测可知,正常工况、静风下SO2NOx烟尘污染物的监测结果为:在直线距离2000米的环境监测区内,SO2的小时平均值在位检出到0.222mg/m3之间,日平均浓度值在未检出到0.090mg/m3之间;NO2小时平均值在未检出到0.018mg/m3之间,日平均浓度在未检出到0.044mg/m3之间;TSP日均浓度值介于0.050.27mg/m3之间。评价区内SO2NO2TSP的浓度值低于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因此公司只要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杜绝非正常工况的发生就能保障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

3.1.2.2工艺废气影响分析

公司烘干、定型工序产生的工艺废气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水蒸气和其他挥发性气体,如染料、助剂挥发分解产物等产生的异味。此部分废气量极少,基本只对厂区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不会对外环境造成影响。

剪毛、梳毛等工序均配有布袋除尘装置,用以回收毛尘。经布袋除尘装置,用以回收毛尘。布袋破裂可能导致毛尘四溢,对外环境造成影响。

3.1.2.3燃煤储运过程影响分析

公司燃煤储运过程因风吹而产生的扬尘是造成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经常向燃煤表面喷水,使煤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尽量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的不良影响。

4.1.2.4事故情况下气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公司技改项目环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在常规生产,锅炉烟气未经处理时,SO2浓度值增量最大值为0.215mg/m3,占标准值的43%TSP浓度增量最大值为0.887mg/m3,已超过标准值;在旺季生产,锅炉烟气未经处理时,SO2浓度值增量最大值为0.440mg/m3,占标准值的88.8%TSP浓度增量最大值为1.784mg/m3,已超过标准值。

福建南纺地处山区,当烟气未经处理排放时,SO2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但TSP将对周围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不论在常规生产或是旺季生产,敏感点TSP值将超过或接近标准值。

从大气环境角度来看,在杜绝了非正常排放后,公司废气排放对周围的影响较小。因此因加强对锅炉日常运行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及时清理内部积碳,控制燃煤质量等措施来预防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1.3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3.1.3.1一般固废

厂区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产废料、锅炉炉渣、生活垃圾等。

1)生产废料:生产车间前整理产生的布头废料等约300/年,该废料可外售进行资源化利用。

2)锅炉炉渣:锅炉房是用煤作为燃料,在煤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粉煤灰、煤渣、锅炉除尘废渣等固废,该类固废可外售进行资源化利用;为保护环境,避免二次污染,堆放煤、煤灰、煤渣、锅炉除尘废渣等固废的场所均进行了地面固化及防雨防风保护。

3)生活垃圾:在办公和生活中会产生生活垃圾,该类固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3.1.3.2危险废物

危废主要为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化学品外包装、废机油等。

1)废水处理后的污泥:为尽量减少二次污染,并使固体废物资源化,同时考虑公司现有蒸汽燃煤锅炉和热载体加热燃煤锅炉,在取得当地环保局同意的前提下,污水站产生的污泥经晾晒脱水后掺入锅炉中焚烧;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公司在阴雨天气时,及时将污泥用袋子装好放置在防雨防渗的固废间内,等天晴时再拿出来晾晒。

2)化学品外包装:在生产中使用到染料、助剂等化学品,该类化学品外包装(内含少量废染料、助剂等化学品)为危废,为减少包装物二次污染及使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公司采购部与供应商签订包装物回用合同,由化学品供应商对其包装物定期回收,经重新灌装后,再提供给公司使用。

3)废机油:在生产中,机器设备等维护需使用到机油,相应会产生废机油;为避免废机油的污染,公司将产生的废机油贮存于罐中,与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签订回收协议,出售外卖。

3.1.3.3 防止固废二次污染的措施

部分固体废物在贮存、处置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如遇雨水冲刷形成废水污染物,遇风吹形成粉尘,甚至因渗透影响地下水,生活垃圾易腐败发臭等。因此,公司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固废的二次污染;

1)各种废渣临时堆放场所合理布置。煤场、炉渣和灰渣(脱硫除尘渣)堆场、污泥应采取围护措施,并搭盖雨盖,防止雨水冲刷和风吹扬尘。

2)锅炉炉灰渣及其他固废及时清运。

3)生活垃圾设置保洁容器分类收集,并加以综合利用,以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并及时清运到制定地点填埋。

4)污泥堆放场的地面有防渗漏处理。

3.1.3.4事故情况下固废的环境影响分析

部分化学品储存、运输、装卸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等事故,在进行事故处理后可能其部分或全部失去原有的功能、性质而不能使用成为废弃物,可能含有毒性物品以及腐蚀性、废液等;破损的物品及包装;消防、喷水过程形成的废液,均属于危险废物,若不及时处置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危险废物应委托给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处置。项目处置危险废物的措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程序。当项目危险废物处置过程正常进行时,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1.4 其它环境风险分析

在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下,由于本厂设置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本厂的化学品仓库设置了防雨水措施,设置了沙袋等拦截措施,所以本厂在暴雨初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参见本风险评估报告3.1.1.4事故情况下水环境分析)。

3.1.5 事故引发的伴生/次生事故分析

公司的主要危险物质为氢氧化钠、双氧水、染料及助剂(包括醋酸钠、皂洗剂、酸性染料、分散染料、分散均染剂、消泡剂、泼水剂、固色剂)等,从其物性特点以及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看,公司事故风险为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引发的伴生/次生环境事故。

1)火灾爆炸事故的伴生/次生风险分析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同时会造成大量的危险化学品、染料及助剂受热挥发等以气态形式进入大气,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火灾事故在灭火过程产生的消防污水往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得到有效控制,将造成次生水体污染。

2)锅炉爆炸事故的伴生/次生风险分析

发生锅炉事故后,泄漏的除尘废水,如果没有妥善处置,可能对厂区附近的水体造成污染。

3.2最大可信事故

3.2.1泄漏事故概率分析

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附录A中几种类型事故概率的推荐值,泄漏类型事故如容器泄漏、整体破裂,管道泄漏、全管径泄漏,泵体泄漏、破裂,压缩机泄漏、破裂,阀门泄漏等。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的泄漏概率详见表3-1

3-1 用于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的泄漏概率表

部件类型

泄漏模式

泄漏概率

容器

泄漏孔径 1mm

泄漏孔径10mm

泄漏孔径50mm

整体破裂

整体破裂(压力容器)

5.00×10-4 /

1.00×10-5/

5.00×10-6/

1.00×10-6/

6.50×10-5/

内径≦50mm 的管道

泄漏孔径 1mm

全管径泄漏

5.70×10-5m/年)

8.80×10-7m/年)

50mm<内径≦150mm 的管道

泄漏孔径 1mm

全管径泄漏

2.00×10-5m/年)

2.60×10-7m/年)

内径>150mm 的管道

泄漏孔径 1mm

全管径泄漏

1.10×10-5m/年)

8.80×10-8m/年)

离心式泵体

泄漏孔径 1mm

整体破裂

1.80×10-3/

1.00×10-5/

往复式泵体

泄漏孔径 1mm

整体破裂

3.70×10-3/

1.00×10-5/

离心式压缩机

泄漏孔径 1mm

整体破裂

2.00×10-3/

1.10×10-5/

往复式压缩机

泄漏孔径 1mm

整体破裂

2.70×10-2/

1.10×10-5/

内径≤150mm 手动阀门

泄漏孔径 1mm

泄漏孔径50mm

5.50×10-2/

7.70×10-8/

内径>150mm 手动阀门

泄漏孔径 1mm

泄漏孔径50mm

5.50×10-2/

4.20×10-8/

内径≤150mm 驱动阀门

泄漏孔径 1mm

泄漏孔径50mm

2.60×10-4/

1.90×10-6/

从表4-1中数据结合公司历年生产中发生的泄漏事故的情况可知:公司发生泄漏类型事故如容器泄漏、整体破裂,管道泄漏、全管径泄漏,泵体泄漏、破裂,压缩机泄漏、破裂,阀门泄漏等的概率均很低,很少发生。

3.2.2事件树分析

遇明火

未造成事故

仪器故障,操作工发现,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

未造成事故

爆炸事故

操作工发现,或阀门损坏或堵漏失败

操作工发现泄漏,立即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

储罐、管道等

泄漏污染

自然扩散


3-1 贮藏、管道系统事件树示意图

从图3-1可知,化学品泄漏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与泄漏时间及各种应急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贮罐、管道等物料泄漏,可能引发燃爆危害事故或扩散污染事故。

3.2.3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 

生产项目虽具有多个事故危险源,但环境风险将主要来自危险源的事故性泄漏。项目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是依据事故源大小和物质特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公司原辅材料存储、运输环节是公司的主要风险源,结合原辅材料的易燃、有毒有害特性和污染事故统计及原因分析并根据相近公司的有关资料对引发风险事故概率的介绍可知,废水处理设施的故障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废水处理设施的故障发生概率为7-10/年,事故主要原因为管道、阀门破损等。因此,评价确定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为:

■废水处理设施因管道、阀门等破损造成污水未经处理而外排。

■直接外排的废水扩散引起水环境污染。

4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预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因此,应认真充分做好防范措施,尤其是建立好三级防护体系。

1)一级防护措施

设置围堰:按区域划分,应分别设置罐区和装置区,对罐区和装置区设置围堰,并对装置区及罐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2)二级防护措施

设置排污闸板:在装置区及罐区进入厂区内集、排水系统管网中设置排污闸板,尤其是在厂区集、排水系统总排放口设置排污闸板,防止污染物及消防废水等进入河流。

3)三级防护措施

风险事故池的确定:根据一次消防收集消防水量、公司最大储罐容积、一次收纳水量等设置事故应急水池,应能完全满足事故集水要求。

    4)其它措施

    设置风险预案:根据本公司的特征,结合纺织印染行业的相关规定,建立风险预案,设立组织机构和预案程序等,同时并使用转车、有确定的路线、规定的时间段内运输危险品。

4.1一般工业原辅材料贮存要求

1)原辅材料贮存应按性质分类、分库储存,摆放整齐,明显标记。

2 摆放时离墙、离地和货行间都必须留有一定距离,以能执行先进先出。

3)仓库应控制好温湿度,保证在库物资的质量,要求库区道路通畅,库内通风、清洁、无杂物。

4)仓库管理员应认真做好原辅材料的收、发、存等工作,实现账、卡、物相符。

4.2危险化学品贮存要求

    1)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进行管理。化学品的储存必须遵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工业公司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等规定,“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各反应器、设备和建筑物等应做建筑防腐,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注意防潮和雨淋。危险化学品储存防范措施见表4-1

4-1 危险化学品储存防范措施

序号

装置风险

防范措施

1

生产装置

1、选材优良,保证施工质量

2、制度岗位操作规范

3、物料进出口阀,燃料系统阀,防爆门设计规范,保证灵活好用

4、防止易燃易爆物质泄漏,配置防火器材

5、保证通风良好,防止爆炸气体滞留聚集

6、针对阀门、法兰、管线接口处等易发生跑冒滴漏部位应定期检查、维护

7、精心操作,平稳操作,加强设备检查,在年检时对锅炉、罐等设备要做探伤检查,出现疑点,一定要检修好才能运行

2

罐区

1、设置围堰和地面反渗透处理

2、控制高温物体着火源,电气着火源及化学着火源

3、防止机械(撞击、摩擦)着火源

3

物料储运事项

液体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要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4

工作人员

1、呼吸系统防护: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4、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作业区,须有人监护

4.3开、停车及设备维修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开车过程:

应根据生产工艺特性,制定开车过程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按该规程严格执行。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整个生产过程的装置、管道均要经过气密性试验(试压)。对负压部分的设备和管道要防止外界空气吸入;正压部分的设备和管道要防止气相泄入大气。

2)整个系统的电器、仪表、自控系统,均动作灵敏、准确无误、处于正常可控状态。

3)各种联锁装置操作灵敏可靠,均处于正常状态。

4)各种原辅材料准备就绪、输送转移线路畅通无阻。

5)各种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均到位,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应当根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要求,检查并确认上述各种措施均处于正常状态时,方可开车生产。

二、停车过程:

应根据生产工艺特性,制定停车过程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按该规程严格执行。停车前应检查是否做好停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包括做好停车时残余物料(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等)的处理准备及安全防范工作。在确认停车过程保证能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及各种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处于正常状态下,方可实行停车操作。

三、检修过程:

检修过程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按该规程严格执行。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由于公司的部分设备及管道位为易燃物料的贮存、输送场所,设备管道的内部和表面会残留部分易燃物料,因此,检修前应对所检修的设备管道进行清理、确保检修时不会产生燃烧事故。

2)检修应尽量在设备管道等停车的状态下进行,确实需要在不停车的状态下进行检修,必须制定严密、可靠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禁止设备管道带压检修。

3)动火检修时需严格执行安全防火规定。按规定转移动火场所周围的易燃物料,清洗干净动火检修设备内部和表面的易燃物料,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得到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现场监督和许可下,方可动火检修。

4.4防范废水事故的措施

一、工程防范措施

为防范和控制发生事故时或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泄漏和废水对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降低环境风险,公司采取了如下防范措施:

1)装置按规程设围堰,对事故情况泄漏物料及消防废水进行收集控制;

2)厂区实现雨污分流,设置生产废水及雨水排放的切换闸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针对不同物质实施分流排放控制。

3)装置内凡在操作和检修过程中,设置不低于150mm的围堰,围堰内设排水设施,实施清污分流,控制污染范围。污水管道上设有控制闸门。正常情况下,装置检修、维护、冲洗等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收集后,排入污水系统。

二、事故应急池

1)事故应急池

公司将采取清污分流方式,同时设置生产区和化学品、危废储存区作为污染区,其它区域作为轻污染区。将在污染区内的所有废水(包括事故废水、初期雨水)全部收集处理后排放。

公司通过设立完善的事故收集系统,保证泄漏液能迅速、安全地集中到事故应急池,进行集中处理,从而确保将所有污染区内产生的废水(含初期雨水和事故废水)全部经由各自的收集系统收入污水处理厂或事故应急池,确保事故污水不会直接超标进入外部水体。

2)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体系

防止环境风险事故造成水环境污染,应设置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系统。详见《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第三章预防与预警》。

4.5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1)根据《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公司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品运输公司进行本区危险品运输。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规定,悬挂明显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志。严禁用不符合规定、无安全措施的车辆来运输危险物品。

2)禁止将危险物品混入非危险物品中贮存。危险物品的包装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90)和《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85)及有关补充规定。

3)收集、贮存危险物品,必须按照危险物品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物品。

4)危险物品运输必须遵从《危险物品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写危险物品转移联单,并向危险物品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6生产设备和建筑防范措施

1)按照制定的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设备情况记录卡,对重要设备、仪表每天用检查表进行检查记录,受压容器按照《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进行检查,不超期服役。

2)供应蒸气的管道都安装安全阀。

3)工艺管线的安装设计全面考虑抗震、防震和管线振动、脆性破裂、温差压力破坏、失稳、高温蠕变破裂及泄漏等诸多因素,并采取设置抗震管架,膨胀节等安全措施加以控制。

4)充分考虑各建筑物、构筑物间距、主装置和辅助装置间距的安全布置,防火区和非防火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和安全距离。

5)装置内的设备布置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设计,考虑防火距离和疏散通道及消防通道,且有足够的通道及空间便于作业者操作及检修。

4.7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1)岗位操作严格穿戴劳保用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保证严格依照公安、交警部门的管理进行运输、组织生产。

2)安全教育等纳入公司经营管理范畴,完善安全组织结构。

3)加强安全卫生培训,掌握处理事故的技能,加强技术防范,杜绝安全和危害职工健康事故的发生。

4.8现有风险防范整改

现有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整改计划见表4-2

4-2 风险防控措施及整改内容

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

整改内容

废水防控措施

事故应急池

公司利用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作为事故应急池,调节池容量为500m3,其它池容约为1600m3,足够作为事故应急所需

完善事故应急池的运行管理,保证应急效果,设置明显的切换阀门标识

雨污分流

全厂雨污分流

/

雨水排放口设阀门

公司雨水排放口设置常闭闸门

雨水排放口常闭闸门设置明显标识

废气防控措施

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原煤中加碳酸钙脱硫+水膜除尘装置

/

固废防控措施

固废储存场所

危险化学品包装袋、包装桶、废水处理设施污泥设立单独的危废存储间

完善精馏残渣存储仓库的防漏措施

应急设施

监控系统

全厂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

/

通讯设备、照明设备

全厂通讯及照明设备齐全

/

消防设备

干粉灭火器1450个,消防桶824桶,推车式干粉7个,栓213215水枪204,二氧化碳灭火机12个,1211灭火机16个等

/

堵漏、围堵

设备、物质

厂内有消防沙袋

完善DMF贮罐区、装置区围堰

个人防护设备

自给式呼吸器2套,消防服6套,可燃气体探测仪1台,有毒气体探测仪1台,防毒面具10套,人工复苏器2

/

医疗救护仪器药品

急救药箱5个,担架2

/

5结论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机织起绒基布、高温环保过滤材料、汽车用非织造材料、针刺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PU革、针织布、纱、布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风险为事故情况下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在满足日常监测及设备配置要求的情况下,能满足环境风险控制的要求。同时,要求在运营过程中,公司必须严格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一旦发生事故,必须严格按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要求,并根据事故波及范围确定监测方案,监测人员应在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处理现场采样。此外,监测方案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由指挥部作调整和安排,最终将事故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减低到最小。

附件2-1:应急队伍通讯录

应急队伍成员及联系电话一览表

应急职务

行政职务

姓名

 

手机号码

总指挥

副总经理

张金乐

0599-8813012

副总指挥

投资装备部经理

范作固

0599-8813056

13809590133

应急办公室主任

环保负责

吴育立

0599-8813463

13860038078

抢险抢修组组长

机动维修厂厂长

张振明

0599-8813069

消防治安组组长

安全管理部经理

雷禄燕

0599-8813046

13859308987

后勤保障组组长

物资供应部经理

游梦金

0599-8813038

善后处理组组长

办公室主任

吾荣华

0599-8813046

13859308987

通讯救护组组长

技术中心主任

黄族建

0599-8813079

环境监测组组长

环保专员

陈孝义

0599-8813463

13695065262

附件2-2外部应急资源通讯

外部应急资源通讯录

单位

电话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应急中心

 0591-12369

南平市环保局应急中心

0599-8615457

南平市安监局

0599-8831760

南平市环保局

0599-8618118

南平市人民医院

0599-8855122

南平九二医院

0599-8819292

南平市第一医院

0599-8631861

南平市延平区医院

0599-8631120

安丰医院

0599-8813029

急救.公安.消防.交通事故

120/110/119/122

南平市延平区消防大队

0599-8831322

南平市人民政府

0599-8832830

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

0599-8833339

安丰村委会

0599-8813071

    通讯录更新时间:                   更新人:          

:南平区号0599,通讯录由公司应急办公室每季度更新一次。

附件3:标准化格式文本

附件3-1:突发环境事件接警记录

突发环境事件接警记录表

报警人姓名

报警人单位

报警人电话

时间地点

发生时间

报警时间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被困人数

事件描述

事件影响范围

有无明显的发展趋势

事件性质

废水泄漏   烟尘泄漏   危废泄漏  

地震   雷电   台风   泥石流  

水灾    地表塌陷    输气管线的破损    其他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泄漏  

中毒窒息事故     人员伤害事故  

其他事件性质描述

接警后的处理记录:

接警记录人:

附件3-2:启动令

      

鉴于公司发生突发环保事件,根据应急预案的设定条件,目前已达到启动级的情况,立即启动        级应急响应,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总指挥:

                                      

 

附件 3-3:终止令

     

鉴于针对突发环保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已达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所设定的终止条件,经应急指挥中心确认,立即终止应急响应,进入后期处置。

                              应急总指挥:

                                      

附件 3-4:培训记录表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培训记录表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老师:

培训内容:

参加培训人员

   

参加培训人员

签到

附件 3-5:演习记录表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习记录表

演习目的:

演习时间:

演习地点:

演习参加人员:

演习观摩人员:

演习指挥人员:

演习过程:

演习总结

记录人

记录时间:

附件3-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内容

项目

内容

现场信息

报告时间、现场联系人、报告人联系方式

事件基本信息

事件类型、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污染源、泄漏数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事故原因、事故进展

现场勘察情况

1.周边是否有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离事发地距离)、供水范围(每日供水量、影响人口量);

2.周边是否有居民点:离事发地距离;

3.水文、气象条件:流速、风速。

现场监测情况

监测报告、监测点位图(关键点位离事发地及敏感区域距离)

应急处置措施

公司和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


附件 4:厂区地理位置图

北纬:26041/30//

东经:118009/06.74//


附件 5-1:环境敏感目标图


附件5-2: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 5-3:厂区平面布置危险源分布及撤离路线图



 逃生方向

合成革延嘉厂危险区域平面图

干法生产线:延嘉

湿法生产线:南纺

  新南针

污水处理站

附件 6:雨污管线图


突发环境事件

附件 7:应急处置流程图

行动

行动

指令

应急办:

1、通知副总指挥;2、与事故部门保持联系

指令

扩大应急

二级

三级

事故车间有能力控制

事故部门负责人接报

事件研判

确认事件级别

一级

可能超出事故车间的控制能力,但公司有能力控制

事故部门负责人组织抢险

可能超出公司的控制能力

请求

指令

副总指挥:

1、立即到现场指挥部查看,了解情况;

2、通知现场指挥人员到现场指挥部报到

启动当地政府应急预案

行动

1、继续实施救援行动;2、上级领导到场后,由上级领导指挥;3、全力协助上级救援行动,直至危险消除。

各应急救援小组:

按应急方案实施救援

危险消除确认

应急结束

应急办:

1、立即通知副总指挥及指挥部主要成员到指挥部报到;

2、启动应急报告程序;

3、通知各应急小组到现场待命

总指挥立即赶往指挥部,启动公司应急预案

扩大应急


附件 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生产区内配备应急设施(备)与物资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存放位置

1

防毒面具

20

保全室

2

急救药箱

2

医务室

3

应急头灯

3

保全室

4

安全头盔

4

保全室

5

安全腰带+安全绳

4

保全室

6

救生衣

4

保全室

7

雨鞋+雨衣

10

保全室

8

担架

2

医务室

9

锄头

3

保全室

10

铁铲

42

保全室

11

水裤

4

保全室

12

防毒口罩

10

保全室

13

扳手工具箱

2

保全室

14

橡胶手套

10

保全室

15

沙包

3681

全厂区

公司消防器材配备统计情况表

区域

类型

备注

全厂

栓(含地栓)

213215水枪204

全厂

消防桶

824

全厂

推车式干粉(个)

7

全厂

干粉灭火器(手提式)

1450

全厂

二氧化碳灭火机

12

全厂

1211灭火机

16

专职(义务)消防队消防装备配备情况登记表

品名

单位

数量

备注

消防无线基地台

1

消防车

1

消防泵

1

对讲机

4

空气呼吸器

2

防震头盔

7

防爆照明头灯

3

消防水带

30

干粉灭火器

40

战斗防火服

7

单兵救生绳

7

二氧化碳灭火器

6

双节梯

1

单节梯

1

挂钩梯

1

防化战斗靴

7

战斗腰带

7

火钩

1

附件 9:各种制度、程序和方案

附件 9-1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标准

                                   Q/FJNF G06.25-2008

                                  代替Q/NJNF G06.25-2005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产周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公司环境保护的业务管理,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厂及有关部室,同时适用于下属子公司。

3 职责

投资装备部负责全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负责“三废”的监督管理;负责污水处理站的设施运转管理。

各部室、生产厂及子公司负责所辖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及环境管理体系工作;负责本单位辖内的环保设施运转管理。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职责划分

4.1.1 公司设置一位领导分管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由投资装备部负责具体落实。

4.1.2投资装备部应制定环境保护计划,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委托监测、测量工作;负责对外信息交流及信息反馈;并对各生产厂及污水处理站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等。

4.1.3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废水、废气、噪声的达标排放;确保固废能及时得以处理;确保辐射设施安全运行。

各单位的主要污染源如下:

纱纺厂:噪声。

织布厂:噪声。

染整一厂:噪声、废水。

染整二厂:噪声、废水。

皮革厂、延嘉:废水、工艺废气、噪声。

针刺一厂:噪声、锅炉废气。

针刺二厂:噪声、辐射源(Kr85)

水刺厂:废水、辐射源(Kr85)

机动厂:锅炉废气、除尘水、煤渣及粉煤灰。

污水处理站:废水、污泥。

新南针:废水、噪声

4.1.4有关部门应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遵循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和操作,并做好日常监控记录。

4.2 环保设施管理

4.2.1相关单位应对本单位的“三废”设施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

4.2.2环保设施运行时必须严格遵循工艺流程要求,工艺流程调整时应报投资装备部备案。

4.2.3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有关化验结果必须进行记录和存档,记录表格要求规范整洁、数据真实、字迹清楚。

4.2.4 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在线检测设备、机动厂的烟气在线检测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并进行定期维护以确保在线设备正常运转及联网。

4.2.5 涉及辐射源的单位应设专人负责并在辐射源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4.3 应急处理

4.3.1 投资装备部及有关单位应制定环境污染、危险废物及辐射事故的应急预案。

4.3.2环保设施故障时,相关单位应安排人员及时检修,若因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上报投资装备部。

4.3.3 对于可预见的、潜在的环境污染(如清理卫生等),应事先报投资装备部批准。

4.3.4 对于突发性的环境污染(如管道破裂等),相关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并立即上报投资装备部

4.3.5投资装备部接到污染应急报告后,有关人员应赴现场处理。

4.3.6 投资装备部有关人员根据污染事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时向部门领导、公司分管领导、环境保护部门反馈。

4.3.7废水、烟气在线检测设备出现故障而未能解决时应上报投资装备部,投资装备部有关人员应予以协调解决,并书面上报环境保护部门。

5 检查与考核

5.1 投资装备部每月不定期对各生产厂、污水处理站及子公司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则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未及时整改的按《经济责任制方案》进行考核。

5.2 出现下列情况而受到环境保护部门处罚的,责任部门必须承担罚款金额的50100%。①未经批准的、可预见的环境污染事故;②未及时上报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③出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而未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5.3环保部门监测废水、废气、噪声等超标的单位,该单位必须承担因超标所增加排污费用的1030%

5.4 检查情况由投资装备部报人力资源部予以考核。

6其它

本规定如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由公司投资装备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育立。

本标准为200507月发布,200811月第一次修订。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2008-11-14批准                     2008-11-28实施

Q/FJNF G06.25-2008

附件 9-2操作工安全管理规定

1.   上班时,应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不得穿拖鞋和打赤膊上班。

2.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开机前应首先检查设备、电气是否正    常,确定正常后方可运行。

3.   加药时,操作工应注意安全,小心药剂溶液溅到口、眼睛等身体部位。 保    持药槽周围清洁,特别是地面上有聚丙烯酰胺时,务必清理干净,以免    滑倒!

4.   罗茨风机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巡回观察:是否异响或异味、压力表    是否正常(58.8KPa)、电机及贮气缸温度是否正常(手能够触摸)、润滑    油油位(油标处于中位线)。操作人员离岗时需报告当班班长,如果值班    人员仅1人时,则离岗时应关停罗茨风机。

5.   带机在强制运行状态下,操作人员切不可离开并注意观察。带机需要调    整时请务必关闭整个设备,以免机械伤害。

6.   螺杆泵不允许空运转!停止状态下严禁调节变速手轮!变频调速时应缓    慢调节旋纽!切换PAM药泵时应先关停变频器!

7.   气浮进水泵开机前必须打开自来水冷却液,并全开进水蝶阀,严禁关闭    或关小!

8.   自动泡药机在运行时,不要随意取下观察口盖子。因为搅拌机随时都有    可能工作,以免发生危险!更换PAM粉料或清理输粉螺旋时,应从电源    端将本装置的电源断开。

9.   不得随意移除设备的防护罩、安全装置,不得随意移除水池或地面上的    防护盖板,发现安全设施损坏要及时反馈。

10. 在污水处理构筑物上行走时,不得跨越护栏、不得往下扔东西,应精力集    中、注意安全。

11. 清理地下水池卫生时,应确保水池通风状态良好并穿戴好防护用具,出    现晕倒时不可盲目施救!

12. 设备、电气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正确处理并及时叫修和反馈。设备的    电气部分不得擅自维修!

13. 做好各自岗位的现场卫生,保持设备、地面、构筑物及出水口等整洁。    冲洗用水时应确保不会溅到配电室、电气柜或电机等部分,以免人身伤    害和设备事故,切记!

   14.车间内严禁吸烟,除实验室外禁止使用炉具等明火!

附件9-3:保全工安全管理规定

1.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不得穿拖鞋和打赤膊上班。

2.   高空作业时应系安全带,地面上有人监护,检修下处不得有人。

3.   凡有关电气方面的故障应由专业电工负责,保全人员不得擅自拆装电气元件,更换电机由电工和保全配合进行。

4.   传动部件的维修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卸与原动机相联的皮带、链轮等,    应使维修部分与原动机呈分离状态。

5.   带机压滤机的滤布有张力时,应先把滤布放松,消除张力后才能维修。

6.   保全工应做好保全值班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7.   设备防护装置如有残缺或失灵,应及时补齐和修理。

8.   车间严禁吸烟和在动火区以外使用明火。

附件 9-4:南纺污水站每周现场检查事项目录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情况

1

扩Ⅰ沉淀池、曝气池水流顺畅及出水情况

/

2

扩Ⅰ是否有消泡,河道堤坝是否有泡沫溅落痕迹

/

3

扩Ⅰ现场地面卫生(包括桥边消防带),是否脏乱

/

4

带机铁壳池是否有浮泥与清除情况

/

5

扩Ⅰ、扩Ⅱ混凝池排泥管是否堵塞

/

6

扩Ⅰ、扩Ⅲ自动格栅运行情况

/

7

罗茨风机油量是否充足,是否个更换使用,有无记录

/

8

石灰桶白班上班前排渣

/

9

亚铁、石灰化药桶周边卫生

/

10

值班室内卫生,衣柜底部是否有烟头

/

11

新旧带机接水盘、喷淋管、滤芯卫生

/

12

污泥浓缩段、地面、电气柜、滤带、机身卫生

/

13

停开的带机时间,进气阀门是否关闭

/

14

阴、阳离子、聚合铝化药桶周边及地面卫生

/

15

 螺杆泵卫生,备用泵情况,需要换开,并有无记录

/

16

气浮池轨道、池壁、回流管道、电机散热后盖卫生

/

17

气浮回流泵是否有换开,滤芯是否拆下冲洗,压力表是否正常

/

18

排放口池壁,流程图牌卫生,河道卫生

/

19

带机冲洗泵是否正常运行,有无异响

/

20

气浮污泥泵是否正常运转,备用泵情况

/

21

每周一打开自来水球阀一次,每天开电磁阀一次

/

22

清水池、集水池池壁及底部地面卫生

/

23

扩Ⅱ格栅清理情况

/

24

气浮进水泵冷却水流是否通畅,备用泵是否换开及记录

/

25

扩Ⅱ地面卫生情况,管道、阀门是否有跑冒滴漏

/

26

亚铁泵周边卫生,确认亚铁泵使用情况

/

27

扩Ⅱ曝气池、调节池外壁、河道堤坝是否有溢流痕迹

/

28

扩Ⅱ沉淀池、曝气池水流顺畅及出水质情况

/

29

扩Ⅱ混凝箱责任班是否有排空,搅拌机工作情况

/

30

扩Ⅲ沉淀池、曝气池水流是否顺畅及水质情况,每周是否按要求进水

/

31

扩Ⅲ回流泵是否开启,工作情况

/

32

挡水挡泥记录是否完善,污水泵、污泥泵是否有更换使用的记录,交接班调节池水量情况,安全检查记录是否记全,查看监控视频,登记泥量

/

附件 9-5:有机热载燃煤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对有机热载燃煤锅炉运转人员作业规定确保油锅炉供热稳定。

2.适用范围

公司有机热载燃煤锅炉运转人员的操作。

3.职责:

负责公司燃煤油锅炉的运转操作。

4.燃煤油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4.1燃烧正常工况标志

火床平整、火焰密而均匀呈亮黄色,无空冷风口、无焦块;着火处距煤闸门200400mm,燃烧段整齐一致,在出渣口前500mm处烧尽,排烟呈灰白色,排烟温度在规定范围内,炉膛负压保持在19.629.4P23mmH20水柱)。

4.2上煤与出渣清灰

4.2.1煤质要求

低位发热量≥18.8MJ/kg4500kcal/kg)的烟煤,粒度≤40mm、且<6mm的煤粉不超过50%;含水控制在<10%;灰份为1025%;不得>30%;挥发物≥20%;灰熔点1000℃。

4.2.2煤层厚度

控制在90120mm,视煤质和供热要求调整煤闸门进行控制,煤量不得超过额定供量(折成标准煤计量)。

4.2.3炉排运行速度

以煤烧尽和不在煤闸处着火为准,通过带动炉排运转的无级调速器进行调节。

4.2.4出渣

开车时应先开动出渣机,后开动炉排;反之先停炉排,后停出渣机顺序操作,保证出渣完全。操作时必须保证水密封良好。

4.2.5清灰

每隔数天,应对如下部位进行清灰:下列部位设有清灰门或出灰口,锅炉本体;煤斗下部落灰箱;空气预热器底部;除尘器口;及烟囱底座下部。对于方箱式锅炉,还在链条炉排尾部后面板上设有两只清灰门,清灰时打开,扒出积灰,正常运行时应处于关闭状态。

4.3风量调节

应按先开引风机,后开鼓风机,先停鼓风机,后停引风机顺序操作。风量调节,必须与供热量匹配,通过变频调速调节风量或停、开鼓、引风机实现。同时保持炉膛负压燃烧。

4.4热能输送的调节

4.4.1出口油温的调节

将电控柜上出口油温显示控制表调至所需工艺温度,步骤如下:先将下限设定开关按下置于设定位置,旋转相对应的旋钮至所需工艺温度下限,然后再按一下下限设定开关,恢复到测量位置。上限调节参照下限调节方法,运行过程中经常检查设定值,以免误操作。

出口油温低于下限温度时,绿灯亮,提示司炉工投运,当出口油温处于上、下限温度之间时,灯不亮,鼓、引风机仍继续运行。当出口油温超过上限温度时,红灯亮,鼓、引风机自动停运,炉膛内煤的燃烧程度降低,并发出报警信号。

4.4.2导热油进出炉压差的调节

一定的循环油流量,对应一定的压差。压差是为检测导热油循环量而设,当循环油流量下降时,压差也相应减少。

压力显示器上部显示进油压力,下部显示出油压力。显示数值应与管道远传压力表基本一致,可经过仪表背面调节旅钮来调整。

设置方法:将正面设定按钮按下显示设定位置,转动旅钮将数值设定到比正常时出油压力高100KPa0.1MPa,再按一下设定按钮,恢复到测量位置。

正常运行时,应经常注意管道进出口压力表。进油压力减出油压力差值不得小于0.1MPa进油压力,压差减少,此情况一般为系统中存在水汽所造成,出油压力升高,亦造成压差减少,此情况一般由锅炉出油主管道或设备进油口不畅而造成。前者,降温后打开辅助排汽阀排气,压力稳定后则关闭辅助排汽阀,(也可能由于导热油失效造成)。后者,使油路保持畅通状态即解决。如因热设备阻力过大,将造成出口压力升高,此时可将旁通阀稍作开启使压差处于正常范围。

4.5突然停电保护,冷油置换

当循环泵因突然停电不能运转时,炉管内油温由于炉膛余热作用,在12分钟内,炉内导热油油温就会超过允许值,这时用膨胀罐的冷油来冷却盘管内的热油,称为冷油置换。

操作方法:快速关闭主回路管道上的出油主隔离阀DN250,开启冷油置换阀DN25,注意不要开得过大,让高位槽的冷油缓缓地经过膨胀管、油气分离器、循环泵,然后至锅炉盘管,最后注入贮油罐。

冷油置换时应注意的问题:膨胀罐的油不得放空,在膨胀罐液位计将要看不到油位时,及时关闭冷油置换阀DN25(并开启主回路管道上的出油主隔离阀DN250)。而且事先应准备好一堆加足水的煤进行压火,不得用水冲浇炉膛(也可将炉排上的红煤全部扒出)

供电后将贮油罐的油经注油泵重新入膨胀罐直至“液位低”报警消失。

4.6停炉

4.6.1紧急停炉

热油循环泵必须继续运行,此时停止送煤和鼓风,炉排快速将红煤送出,如用热设备,管路,阀门漏油时应及时打开主回路旁通阀,关闭往用热设备去的阀门和回油管路上的阀门达到炉内导热油自身循环。

4.6.2计划停炉

热油循环泵必须继续运行,停止送煤和鼓风,炉排继续将余煤烧尽送出,后停止引风,待出口油温降至80℃以下时,方可停止循环油泵。

4.7导热油的补充与更换

当低液位报警时,应及时补充导热油。

导热油的寿命与使用温度有关,一般使用半年后,每隔23个月将导热油取样化验一次。

请注意不同油品不要混用。

换油后要重新煮油方能正常使用。

4.8电气控制

4.8.1循环油泵

始终保持单机运行,由开、停按钮操作,运行时指示灯亮,进、出炉的循环压力由压力表监视,工作电流由电流表监视;泵机出现故障时由压差表报警。

4.8.2鼓 、引风机

由开、停按钮操作,运行时指示灯亮。

受出口油温控制,温度超过上限自动停运,温度低于下限手动投运,且引风机先于鼓风机投运。

受压差表控制,当压差低于设定值自动停运。

4.8.3上煤机

由煤斗上升、下降按钮分别操作,在上、下极限位置串有自停开关、用颜色不同的升降指示灯与按钮配合。

4.8.4炉排调速机

采用无级调速,变速范围广,调整锅炉出力方便。

4.8.5出渣机

由开、停按钮操作,运行时指示灯亮。

4.8.6注油泵

由开、停按钮操作,运行时指示灯亮。

4.8.7液位开关

装设在膨胀罐上,接常闭触点,当其油位呈低液位时,低液位批示灯亮,发出报警信号,此时应开户注油泵向膨胀罐注油,直至“液位低”消除。

4.8.8压差表

压差值按不同系统预调至设定值,小于设定值时处于运行状态的鼓、引风机停运,同时报警。

4.8.9出口油温表

显示出口油温预先根据工艺温度设定上、下限温度值,超过上限温度值时红灯亮。鼓、引风机停运,低于下限温度值时绿灯亮,正常时灯不亮。

4.8.10回油温度

显示释放热量后回到热炉的油温。

4.8.11报警

凡膨胀罐液位低于规定、压差低于设定值、出口油温超过设定值上限,均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为避免噪音,可按“消音”按钮,声音信号消除,但灯光保持,直至参数恢复正常。

4.8.12总电源

由空气自动开关进行总电源的启、闭操作,由指示灯指示。 

附件9-6危险废弃物处理应急预案

南纺公司危险废弃物处理应急预案

1、目的

确保从生产源头到危险废弃物处理末端突发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措施。

2、适应范围

适应于全体员工、运输方、处理方及外来人员。

3、职责

3.1对公司内意外情况,发现意外的第一线人员应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反映情况或直接反映给投资装备部,由投资装备部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3.2对公司外发生的意外情况,由造成意外的相关部门或在投资装备部配合下采取应急措施。

3.3对于意外情况,相关部门或投资装备部都要向主管环保的副总经理汇报。

3.4对于意外情况较为严重时,主管环保的副总经理应为紧急处理的总协调人,由主管环保的副总经理上报公司总经理及上级环保部门。

3.5投资装备部应将本预案告知承运单位或个人。

3.6对一般意外情况由投资装备部协调处理;严重情况必要时由应急组织负责处理。

4、应急组织

成立环境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组,应急组下成立专业应急队。成员如下: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主管副总经理。

付组长:投资装备部、环保负责人,当日值班主管。

组员:厂区内各部门负责人及环保、安全科技术人员。

专业应急队:厂区内各部门环保员、安全员。

5、应急工作程序

5.1紧急情况

5.1.1厂内危险废弃物不按规定地点贮存;

5.1.2危险废弃物在厂外乱投放;

5.1.3运输过程抛洒、泄漏;

5.1.4接收危险废弃物的单位,不按规定处置污染环境的。

 5.2应急措施

5.2.1厂内危险废弃物不按规定地点贮存。

5.2.1.1这些意外由于代表潜在的污染事故,任何危险废弃物乱堆乱放,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发现意外的第一线人员应及时报知投资装备部。

5.2.1.2对乱堆乱放的,相关部门要及时清理、打扫干净,运到危险废弃物专门仓库。

5.2.1.3事后由投资装备部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公司总经理,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5.2.2危险废弃物在厂外乱投放。

5.2.2.1这些意外由于代表潜在的污染事故,任何废弃物乱堆乱放,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须报知投资装备部。

5.2.2.2对乱投放的,相关部门要及时清理、打扫干净,运到指定的场所。

5.2.2.3投资装备部写出调查报告,上报主管副总经理,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5.2.2.4对可能造成污染的,由公司向周围居民发出告知书,由主管环保的副总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5.2.2.5对已经造成污染事故的,由投资装备部对举报反映情况进行笔录,包括举报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反映的情况,并上报主管副总经理。对正在发生的污染首先要安排相关部门清理回收污染物,再查明原因进行整改。

5.2.2.6投资装备部调查事故的情况,调查完成三日内完成调查报告,包括污染情况描述、与本公司的关联度、处理建议等。调查报告先上报主管环保的副总,审查后上报公司总经理。

5.2.2.7重大污染由主管环保的副总经理及时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5.2.2.8在上级环保部门及主管环保的副总的指导下,对事故原因进行整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5.2.2.9对事故因素能消除的应该消除,由投资装备部协调危险废弃物处理单位联合处理。

5.2.2.10对污染事故需要赔偿的,由投资装备部同相关方协商处理。处理协议经主管环保副总经理审查后上报总经理。

5.2.3运输过程抛洒、泄漏。

5.2.3.1运输人员发现情况后应及时处理控制抛洒、泄漏,并对抛洒、泄漏的废物进行清理回收。情况严重时立即通知投资装备部,投资装备部组织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采取针对性措施。

5.2.3.2投资装备部及时向分管副总经理汇报,同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

5.2.3.3公司副总经理对事故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5.2.4接收危险废弃物的单位,不按规定处置污染环境的;

5.2.4.1同接收危险废弃物单位签有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应接收单位要求需要配合的,由投资装备部配合处理。

5.2.4.2无协议的,由投资装备部会同接收单位共同处理。首先要求接收单位清理回收污染物,把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5.2.4.3事后由投资装备部、接收单位同受污染的相关方协商处理。投资装备部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主管环保的副总经理,再上报总经理。由投资装备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5.2.4.4对严重污染事故由主管环保的副总经理及时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6、法律、法规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防治法》

15条: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16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它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21条:第二十一条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62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附件 10:预案编制人员清单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编制工

作职务

职务/职称

专业

类别

1

张金乐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012

组长

副总经理

2

范作固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13809590133

副组长

投资装备部经理

3

吴育立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13860038078

副组长

污水站站长

4

张振明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069

组员

机动维修厂厂长

5

雷禄燕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046

组员

安全管理部经理

6

游梦金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038

组员

物资供应部经理

7

吾荣华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046

组员

办公室主任

8

黄族建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079

组员

技术中心主任

9

陈孝义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0599-8813463

组员

环保专员


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现场处置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1

DMF溶剂回收系统应急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预案2

导热油发生突然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3

氢氧化钠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4

原辅料库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预案

现场处置预案5

污水处理站现场处置预案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点》综合环境应急预案的要求知道,针对企业危险性较大的具体的重点工作岗位分别编制现场处置预案。现场处置预案要做到制度上墙、卡片式管理,明确该岗位的应急响应程序、执行人员、具体措施、所需应急物资、注意事项及时间要求,即“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

现场处置预案1DMF溶剂回收系统应急处置方案

1、危险性分析

DMF的危险特性是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其健康危害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2、信息报告

a.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信息。部门负责人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然后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公司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在1h内向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紧急应变报告流程图

b.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应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至少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情况五个部分。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故后的3个工作日内把以书面报告提交给南平市环保局。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c.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企业的,应急办及时通报相邻企业负责人,并向安丰村村委会提出向相邻企业通报的建议。

3、应急处置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放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少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羟胺-氧化铁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③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4、注意事项

1.当班操作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检查和巡视设备状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2DMF回收设备开机运行时,严格按照《DMF回收装置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操作,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操作机房。

3.当班操作人员班中应常走巡回,重点察看各显示仪表是否正常,管道及阀门连接处是否有渗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4.遇废液或溶剂少量泄漏时的应急处理:首先戴好橡胶防护手套、防毒面罩,穿好胶鞋,做好自身劳动保护,然后用合适的容器盛装泄漏液,关闭就近管道进出阀门,妥善处理好相关泄漏点。然后,用沙土覆盖流到地面的溶剂。

5. 遇废液或溶剂突发大量泄漏时的应急处理:现场人员应迅速用砂包封堵应急围堰的雨水出口,防止废液溢出围堰外,同时报告分厂领导,情况危急时可拨打厂内消防电话“0599-8813399”。

分厂组织应急抢险队伍施救。利用系统管道泵或应急潜水泵将泄漏液体引流到备用储罐,必要时调用应急沙包封堵泄漏液体,尽最大努力避免含化学溶剂的污水蔓延到河道。

6. 遇危险化学品——精馏残渣泄漏时的正确处理方式:首先戴好橡胶防护手套、防毒面罩,穿好胶鞋,做好自身劳动保护,然后用煤覆盖、搅拌吸收,送锅炉焚烧。

7.一旦溶剂或精馏残渣溅到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避免溶剂灼伤皮肤,情况严重的也务必先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然后再前往医院医治。

8.回收岗位操作人员平时应保持现场环境整洁有序,熟悉消防栓及灭火器存放位置,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现场处置预案2导热油发生突然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导热油使用存在以下风险

1)泄漏引起火灾:高温泄漏,自燃或者引燃周边易燃物,从而发生火灾;

2)电加热管漏电短路,电火花引起导热油燃烧;

3)导热油炉质量问题致使意外;

4)对一般事故处置不当引起的火灾;

5)对燃油:油罐、油管泄漏遇高温明火引起的火灾;

6)对有机热载体炉:有机热载体泄漏遇高温明火引起的火灾。

    周边建筑

1)因导热油炉泄漏燃烧爆炸引起的周边建筑倒塌;

2)因导热火灾引发的周边建筑火灾;

3)因爆炸、火灾引起的周边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的二次爆炸、毒气扩散等。

2、信息报告

a.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信息。部门负责人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然后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公司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在1h内向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紧急应变报告流程图

b.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应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至少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情况五个部分。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故后的3个工作日内把以书面报告提交给南平市环保局。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c.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企业的,应急办及时通报相邻企业负责人,并向安丰村村委会提出向相邻企业通报的建议。

3、应急处置措施

①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②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③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干粉、砂土。

4、注意事项

①导热油在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均在密闭的储罐、循环泵、填充泵、管道中周转,一般管道和阀门连接采用焊接,密闭性能较好,而且导热油炉采用多重安全保护装置,以确保正常生产。

②开车前首先需要对导热油系统进行检漏及保压试验,确保导热油系统气密性。其次,在装置各系统升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技术规程控制升温梯度。第三,导热油系统的循环、升温必须严格操作控制流量、压力,并逐步达到恒定。

③日常检查

巡检导热油炉各部分的运行情况,各炉管的温度指示情况,火焰燃烧情况、燃料油量及阀门开度、风量及风阀的开度。

检查导热油炉风量及温度和压力,防止导热油泵发生气蚀、剧烈震动。

查看导热油炉底部及炉膛内是否有异常现象。

现场处置预案3氢氧化钠泄漏应急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主要健康危害:通常不会吸入液体,在吸入碱雾时会刺激呼吸道,腐蚀黏膜;与皮肤接触后使局部细胞脱水,皂化脂肪组织向深层组织侵犯,故在灼伤的初期往往对灼伤的深度估计不足,因而碱灼伤造成的损害往往比酸灼伤严重;食入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休克。

环境影响:氢氧化钠流入土壤造成碱性土壤,使植物不能生长;氢氧化钠流入河流中,浓度较低时影响不大,但大量流入时河水呈碱性,水生物将死亡。

2、信息报告

a.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信息。部门负责人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然后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公司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在1h内向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紧急应变报告流程图

b.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应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至少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情况五个部分。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故后的3个工作日内把以书面报告提交给南平市环保局。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c.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企业的,应急办及时通报相邻企业负责人,并向安丰村村委会提出向相邻企业通报的建议。

3、应急处置措施

3.1氢氧化钠卸料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并造成人员伤害应急处置措施

3.1.1卸料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化学品局部泄漏时,启动本预案。

3.1.2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停止卸料操作,关闭输送泵和相应阀门。

3.1.3初步判定泄漏部位、原因及状况,并立即通知公司相关负责人,内容包括发生泄漏事故地点、事故性质、状态、泄漏原料等情况;如果必要,可直接向政府相关部门需求支援。

3.1.4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

3.1.5发生泄漏后在向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作好维持现场工作,在泄漏事故中心现场外设立警视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根据泄漏原因和状况,判定泄漏的严重程度,泄漏现场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3.1.6公司接到紧急通知后,立即启动救援预案,派专业工程师和急救车、备用槽车、急救设备等赶赴现场进行救险。

3.1.7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急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吸器,穿酸碱工作服和防酸碱鞋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检查泄漏源状况。

3.1.8可以用预备的木榫、肥皂等工具或其他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用10%稀硫酸液中和低落至地面的氢氧化钠,防止或减少氢氧化钠进入下水道、排泄沟等限制性空间。

3.1.9当公司应急处理现场指挥部到达现场后,所有人员统一听从其指挥人员调令。

3.1.10可用塑料容器放置在泄漏部位下,也可用沙土等构筑围堤,防止化学品泄漏扩散。

3.1.11将泄漏物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藏所进行处置。

3.1.12用沙土将散漏的氢氧化钠进行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3.1.13如泄漏状况比较严重,公司现场服务人员应护好现场,第一时间拨打化救电话求助,等待公司急救车辆和政府化救队伍增援处理。

3.2氢氧化钠卸料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泄漏造成人员伤害应急处置措施

3.2.1当氢氧化钠卸料过程中发生大量意外泄漏,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3.2.2卸料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化学品大面积泄漏,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停止卸料操作,关闭输送泵,初步判定泄漏部位、原因及状况,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内容包括:发生泄漏事故地点、事故性质、状态、泄漏原料等情况。

3.2.3如果情况无法控制,可直接向政府相关部门直接需求支援。报告人应简要说明事故性质、状态、泄漏地点、泄漏原料等情况,并说明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内在事发现场有效安全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第一时间疏散现场人员和车辆,力争将对行人和车辆的伤害降至最低。

3.2.4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紧急事故预案,第一时间派出专业工程师、专业槽车、专业设备、急救设备等赶赴现场,服从政府急救部门指挥、抢救。

3.2.5在事故现场150米的范围内设置警视牌和警示栏,避免车辆和行人进入事故中心区域。

3.2.6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急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吸器,穿酸碱工作服和防酸碱鞋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检查泄漏源状况,同时可以用随车携带的木榫等工具或其他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尽可能的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泄沟等限制性空间。

3.2.7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

3.2.8对可能造成附近群众人员伤害的,应及时指导和组织附近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险的区域。

3.2.9报警人员或安排其他群众在岔道口引导消防车和应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3.2.10消防队到达泄漏事故现场后,现场负责人应向消防队或化救队介绍泄漏化学品名称、物理性质、危害性及现场状况,并提供相关处理预案。所有人员应服从消防队的指挥救援行动。

3.3氢氧化钠储槽发生渗漏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3.3.1当氢氧化钠储槽发生渗漏时启动本预案。

3.3.2储罐区负责人发现氢氧化钠储槽渗漏或接到储槽渗漏报告后立即确定渗漏部位及渗漏程度。

3.3.3储槽区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有关领导报告并向长桥物流有限公司有关领导通报氢氧化钠储槽渗漏情况。

3.3.4储罐区负责人迅速落实下列应急措施。

3.3.4.1安排人员堵漏。

3.3.4.2渗漏现场拉好安全警示绳,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渗漏现场;现场处理人员按相关规定,穿戴化学品防护装备。

3.3.4.3如无法堵漏,则用沙土在渗漏点周围构筑安全围堤,控制污染范围。

3.3.4.4渗漏现场接通消防水管,并用IBC桶准备10%稀硫酸溶液对渗漏至地面的氢氧化钠进行中和。

3.3.4.5储罐区负责人在充分了解本罐区各储罐、容器存量的情况下,安排操作人员,按照已制订的操作规程,将渗漏储罐内的氢氧化钠迅速、安全的转移到各安全的储罐、容器中去,在转移过程中,必须由专人操作、监控、记录,防止继发性或二次事故发生。

3.3.4.6根据需转移的数量和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向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请公司落实其他分流点及运输工具。

3.3.4.7储罐区负责人一旦接到公司的分流、转移方案后,立即根据方案做出相应的安排,并制定执行方案,组织并准备好人员、设备、器材、工作,使分流转移方案尽快得到实施。

3.3.4.8在进行上述处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现场泄漏情况,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防止因泄漏量增大而造成的更严重后果。

3.3.5应急善后处理程序

3.3.5.1储罐区负责人通知有关操作人员调整应急过程中动用的所有设备、容器、仪表、管道、阀门,使之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3.3.5.2清理渗漏现场,将现场的废气物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3.3.5.3将废水中和池内废水用酸中和至PH 69 以内后集中处理。

3.3.5.4收回安全警示绳、消防水管、灭火器等安全设施及用品,安放到规定位置。

3.3.5.5储罐负责人组织人员进一步检查现场,确认储罐不再渗漏或存在其他隐患后,则立即汇报公司应急处理完毕。

3.4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5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抹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防护器具的选型,应根据不同事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器具。

2)注意正确佩戴个人防护器具,特别是防毒面具要与自己的脸部紧密结合。

3)使用前应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器具。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使用的器具器材必须具有防爆性,以免发生新的危险。

2)使用的消防灭火剂应与扑救物质的相适应。

3)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4.3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事态的发展,如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控制,应立即扩大应急范围,向社会请求增援。

2)如有其它次生灾害的发生,应将无关人员撤离到300米以外;当事态发展到影响整个厂区时,应立即撤离到厂区以外安全地点,并向周边单位发出撤离疏散信息。

4.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点救灾人员。

2)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

4.5其他特别警示的事项

1)救援中要记录好抢险的人数,作业中要轮流作业。

2)及时发布有关事故信息。

现场处置预案4原辅料库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原辅料贮存库是公司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储存场所,存放着少量双氧水、乙酸、染料、助剂等化学品场所,其中存在属于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在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盛装化学品的容器可能发生倒洒等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的外漏,需要采取简单、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来消除或减少泄漏危险,如果对泄漏控制不住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转化为燃烧、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

2、信息报告

a.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信息。部门负责人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然后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公司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在1h内向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紧急应变报告流程图

b.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应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至少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情况五个部分。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故后的3个工作日内把以书面报告提交给南平市环保局。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c.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企业的,应急办及时通报相邻企业负责人,并向安丰村村委会提出向相邻企业通报的建议。

3、应急处置措施

1)如发生化学品泄漏,应对泄漏处采取防漏措施,对仓库采取防溢流措施,对地沟、墙洞等用沙或其他物资进行堵牢,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或采用机械通风。

2)对泄漏的化学品采取回收、引流、覆盖吸收等措施,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处置,防止外流破坏外界环境或其他二次事故的发生。

3)如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先对仓库进行切断电源,清理仓库周边的可燃物。

4)应急救援组根据火情对着火处进行消防灭火行动。

5)清理或冷却仓库内未被火势波及的其他化学品,切断火灾蔓延趋势,控制燃烧范围。

6)疏散周边岗位人员,形成警戒线,防止其他不相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7)当火势在本方案不能有效控制情况下,由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其他相关预案并向政府单位求助,并按照其他上级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理。

8)当库内有人员受伤时,首先由工作组成员进入进行人员抢救。

9)当处置结束后,应先对现场进行清洗、消毒,达到合格后,方可再投入使用,安全专员对事故情况形成汇总报告,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及管理总部。

4、注意事项

1)当仓库内有有毒气体产生或发生火灾时,进入库内施救人员应佩戴呼吸系统等防护用品。

2)当施救人员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回收、引流、覆盖吸收等过程,应佩戴防护手套、防溅眼镜、防护头盔、防滑鞋等防护用品。

3)救援工作组进行灭火作业时,应选用适用的灭火器材,。

4)现场自救和互救时不熟悉现场情况和灭火方法的人员不得盲目进入危险区域,救人前先确认自己的能力和现场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对他人施救的需要。

5)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全面检查,确认现场无火灾隐患和建筑物坍塌的隐患。

6)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救火导致人身伤害。

现场处置预案5污水处理站现场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污水处理站是厂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厂区污水集中处理后达到相关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处理站出现管道裂泄漏、火灾、设备故障及操作人员管理不善等引起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事故排放,事故污水进入水体,对水体水质和水体周边及下游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

2、信息报告

a.信息报告时限和程序

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信息。部门负责人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然后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认定。

对初步认定为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负责人立即组织本部门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公司职工进行救援抢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对初步认定为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总指挥在1h内向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当按照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紧急应变报告流程图

b.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应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至少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造成的危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肇事者责任追究情况五个部分。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确保在事故后的3个工作日内把以书面报告提交给南平市环保局。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c.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企业的,应急办及时通报相邻企业负责人,并向安丰村村委会提出向相邻企业通报的建议。

3、应急处置措施

1)污水处理站设备发生故障、停电;

a.将设备设施退出运行状态,同时立即向领导汇报,通知根据实际情况生产部门调整生产,减少污水处站污水进水;

b.当预计调节池水位超过正常水位时应立即通知生产部门停止生产,关闭进水阀门,并准备好相应围堵设施准备,防止污水外溢;

c.设备设施修复后,迅速恢复正常运行,检测水质合格后排放。

2)暴雨;

a.    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厂内做到雨污分流;

b.   观察调节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通知根据实际情况生产部门调整生产,减少污水处站污水进水;

c.当调节池超过正常水位时应关闭进水阀门,并向领导汇报,通知生产部门停止生产;

d. 准备好相应围堵设施准备,防止污水外溢。

3)火灾

      污水处理站现场可控制火灾

a.污水处理站出现火灾,现场人员立即通知向上级部门及应急办公室,并赶往现场初步判断火源类型及火势,确认是否关闭污水排放口阀门。

b.现场人员经初步判断采取相应消防措施,对火势进行控制。

c.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立即组织救援小组赶往现场,并听取现场人员汇报、协调各部门、指挥消防工作。

      污水处理站现场无法控制火灾

a. 污水处理站出现火灾,火势无法控制,现场人员立即通知向上级部门及应急办公室,并关闭污水排放口阀门;

b.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立即组织厂内救援小组赶往现场并通知外部消防部门;

c消防队未到达现场时,领导小组听取现场人员汇报、协调各部门、指挥消防工作;

d待消防队赶到现场,将指挥权移交消防队,并汇报现场情况,配合消防队工作。

4)厂内管道泄漏;

      管道局部漏水泄漏

a.发现污水管道泄漏,及时向上级部门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通知技术人员赶往现场,判断泄漏情况;

b.根据泄漏情况,制定管道修复或裂口堵拦措施,快速修复管道;

      管道爆裂或大泄漏

a. 发现管道爆裂或大泄漏,应立即将设备设施退出运行状态,关闭管道阀门,同时立即向上级部门及应急办公室汇报,并与生产部门沟通,减少污水处理站污水进水;

b.组织厂区技术人员对管道破裂提出修复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对泄漏污水采取相应措施引流会污水系统,减少或防止污水进入外环境;

c.快速修复破裂管道,恢复污水处理站运作和车间正常生产;

4、注意事项

(1)污水处理站出现火灾、泄漏时根据实际事故情况和发展程度,判断是否关闭污水排放口阀门。

(2)污水处理站出现事故时,确认是否采取相应围堵措施,减小或阻止污水流入外环境。

(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对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网进行排查,排出隐患。

(4)救援工作组进行灭火作业时,应选用适用的灭火器材,。

(5)现场自救和互救时不熟悉现场情况和灭火方法的人员不得盲目进入危险区域,救人前先确认自己的能力和现场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对他人施救的需要。

(6)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全面检查,确认现场无火灾隐患。

(7)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救火导致人身伤害。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32245